ai 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2025年关于医疗+AI的最新思考(3)看研究报告去创业?

‍‍很多朋友在阅读此前2篇医疗+AI的思考文章后,都提到了感觉与券商研究报告不同,想让我多谈谈如何看待券商写的医疗+AI的研究报告。恰巧,我过去还真做过券商分析师,还拿过新财富分析师第一名。随后参与互联网医疗创业,算是有“研究”与“实业”两栖视角和经验教训,可以谈谈。如果还没看过之前两篇文章的朋友,也可以、2025年的医疗+AI当前的火爆,像极了2015年互联网医疗盛况。当年我在券商写过《互联

2025年关于医疗+AI的最新思考(4):确定性的机会

医疗+AI的应用场景不缺乏想象力,各种场景在10年前互联网医疗时代已经进行过一轮海阔天空的尝试。 医疗+AI当前最缺少的是具备商业模式的“确定性机会。通常我们会先联想到【临床端】的严肃医疗应用场景,和【消费端】2C的应用场景,但这些场景目前都在探索,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临床端最大的问题是:1,诊疗风险与责任界定;2,获益方付费意愿缺失(医生和患者可能获益,但缺少支付可能)。 消费端2C的主要

不能落地的AI,还不如吹牛

我住杭州嘛,从年前开始,整个城市似乎人人都开始在AI里冲浪了。浪到什么程度?出门散个步,总能见到大爷发语音问AI这个景点的典故。下楼倒个垃圾,都有邻居大姨在捡我瓶子的同时,说自己外甥明年高考,去哪个学校学AI比较好。我自己一身花里胡哨的小毛病,医院也跑的也勤,浙江省卫健委和蚂蚁集团合作出了一个叫安诊儿的APP,我对这个东西都产生了沉迷。它能帮忙挂号就不说了,去医院它都能给我导航到医院的某一楼层

2025年关于医疗+AI的最新思考(2):商业模式全盘点

1、关于医疗+AI的一些关键问题和框架,在上一篇2025年关于医疗+AI的最新思考(1)已经做了清晰阐述,很多朋友反馈希望多分析【商业模式】,所以有了这篇分析。2、关于医疗+AI的商业模式,我不再采用【2字头】的框架来进行商业模式分类,因为这有些抽象(2C、2B(药企)、2H(医院)、2G、2I(保险)),而且本质上没有直接回答最关键的问题:创造了什么价值,为什么能收到钱。‍‍‍‍‍‍‍‍‍‍

【深度解析】和王小川深聊10小时,我想理解他为什么ALL IN医疗大模型

到目前为止,百川智能是所有大模型企业中,唯一对外高调表达要all in 医疗的。这种明确的表态,让百川智能备受关注的同时,也背负了很多的质疑。百川智能和王小川近日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主要关注点是百川智能的组织调整,以及大部分人对于百川为什么收缩金融业务而all in医疗表示出极大的不解。在过去的一年中,我跟王小川有超过10个小时的深度交流(第一次见面深聊连续进行了5个小时)。 在不断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