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案例库 3月前 239 浏览次数 10 评论

2025年关于医疗+AI的最新思考(3)看研究报告去创业?

AI中国
AI中国

发布了 7995 文章

很多朋友在阅读此前2篇医疗+AI的思考文章后,都提到了感觉与券商研究报告不同,想让我多谈谈如何看待券商写的医疗+AI的研究报告。恰巧,我过去还真做过券商分析师,还拿过新财富分析师第一名。随后参与互联网医疗创业,算是有“研究”与“实业”两栖视角和经验教训,可以谈谈。如果还没看过之前两篇文章的朋友,也可以、

2025年的医疗+AI当前的火爆,像极了2015年互联网医疗盛况。当年我在券商写过《互联网医疗:享行业盛宴,记“四句真经”》,《重度垂直,闭环为王》等研究报告,宏观逻辑酣畅淋漓,一气呵成,仿佛洞穿真相,以至于此后快速“躬身入局”,伴随着行业波动几经沉浮,遍体鳞伤。怒写一篇:【方法论思考】为什么行业研究会“纸上得来终觉浅”?


【方法论思考】为什么行业研究会“纸上得来终觉浅”?

券商研报的影响力不仅仅局限在资本市场,也影响产业,影响创业者的思路、方向,引导一级市场基金对于赛道的热情和态度。对于医疗+AI这样的领域,券商研究报告非常多,媒体也经常转载,因此往往占据舆论话语权。研报通常叙事宏大,撰写格式专业逻辑性层次感较好,也容易让产业界产生某种“权威感”。


但最大问题是“报喜不报优”。写报告为了推主题、推股票,股票得涨,这是根本目的。如果起不到“乐观”的作用(特别在国内),没有必要写。单向乐观对二级市场没有严重后果,高流动性,可以博短期获益,风向不对,随时抽身离场,但创业者不行。


50页的深度研究报告,“风险提示”不会超过2页。报告里没风险,不代表不存在。如果去看企业的招股书(特别是港股),一般会发现风险描述可以多达几十页,这只是能被“书写总结”的风险,比现实少太多。


除了研报写作动力会使偏见产生,从研报的生产机制角度来看,也有局限性。券商研报主要靠“归纳”,较少有“推演”,更难有“与真实商业碰撞的领悟”。券商研报的参考信息来源,一般包括媒体信息(比如用巨头布局此赛道来论证赛道好),以及上市公司调研(听上市公司讲述在此赛道的战略,吸收行业认知的同时,准备可以推票的标签),还有行业会议和“行业专家”的访谈,以及其他的研究报告等等。


问题是:


大厂布局不等于“看好”。大厂会布很多方向,动力是FOMO(fear of missing out)怕错过,而不是怕做错,大厂布局某赛道,往往只是一次低成本试错。


上市公司不一定想清楚战略,多数上市公司业务都是惯性向前,较少跳出业务看“战略”。即使有战略,董事长和解释、总裁的解释和董秘的解释往往也不一致。再者,即使有了“真战略”,为什么要在还没完成布局时就提前透露


对于医疗+AI这样的快速变化行业,可能存在某些局部的“技术专家”,但不存在“行业专家”。老行业、慢行业有“专家”,新行业、快行业无“专家”


创业者如何利用研究报告?券商研报的信息广度、归纳对于思路提示有用,对所有的券商研报观点,去反过来想,有没有可能,为什么,如果是这样,对业务有什么影响。于融资角度,观察券商研报的描述,察觉资本对手盘的认知和情绪,利用泡沫,在融资故事中借力。


所以券商报告要看,多看,但是要警惕,要鉴别。最好的研究报告应该是信息充分、准确、及时;逻辑清晰,论证有力。最关键的,要有差异化的观点。 另外,风险提示的部分,虽然大家都不怎重视,但是能写2页的,往往比1页的好。


如果需要医疗+AI券商行业研究报告的朋友,也可以留言。

姜天骄

国家卫健委 医疗大数据专家组 专家,《中国医疗大数据产业发展报告》撰写者;海南卫健委 数字疗法工作专班 专家成员, 中国首份《数字疗法白皮书》撰写者;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年会 特邀专家讲者 

北京协和医学院 研究生院 授课导师;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医疗产业授课导师; 中欧商学院 医疗MBA 授课导师;浙江大学 MBA 授课导师; 四川大学 华西医院 产业授课导师

曾任动脉网合伙人,蛋壳研究院 院长;编著有书籍包括:《重构大健康》,参与编著《互联网转型-解码中国管理模式》及《互联网+医疗》,拟出版《数字疗法》。负责撰写的代表性研究报告包括中国首篇《数字疗法产业白皮书》,《心血管介入器械产业研究》,《细胞治疗产业研究》等上百篇医疗健康产业研究报告。

在加入动脉网蛋壳研究院前,曾任方正证券产业金融部董事,负责医疗健康产业投资并购及市值管理业务,先后主导多家A股医疗健康类上市公司及跨行业转型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工作。此前任方正证券研究所互联网及医疗行业高级分析师。获得《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第一名、《水晶球》最佳分析师第一名,《金牛奖》最佳分析师第一名等分析师团队奖项。在实业经营方面,姜天骄曾任职国内领先互联网医疗公司-闻康集团(寻医问药网)副总裁,负责战略,孵化与投资并购业务。

AI中国

AI中国

7995 文章 1244368 浏览次数 950300 粉丝

评论 (10)

User avatar

券商报告 vs. 创业,视角真不一样!

User avatar

这说明世界观的差距太大了,真奇妙!

User avatar

我怀疑他们是不是在用外星人的视角看我们

User avatar

这说明我们对未来的想象力还不够!

User avatar

难道我们都太沉迷于券商的报告吗?

User avatar

这种对比太有意思,简直是精神食粮!

User avatar

我完全同意!这才是现实!

User avatar

这才是真相,别跟我装蒜,创业公司永远在挣扎

User avatar

我感觉我们人类都太短视了,果然是金融大佬的思维模式

User avatar

这视角,简直是天眼!

睡觉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