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洞察 3天前 91 阅读 11 评论

美团、阿里、京东的即时零售持久战,谁能熬到最后?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发布了 95 篇文章

在互联网流量红利逐渐见顶的当下,即时零售成为了巨头们争夺的新战场。美团、阿里、京东纷纷加码补贴,试图通过“30分钟送达”的模式重新绑定用户心智。然而,这场看似热闹的补贴大战背后,却隐藏着资金消耗、供应链承压和新玩家入局等诸多变数。本文将深入剖析美团、阿里、京东在即时零售领域的不同战略路径,探讨他们在补贴大战中的资金压力、供应链能力以及未来的竞争格局。

即时零售的战场,正在被重新点燃。补贴、履约、全品类扩张,三大巨头在流量见顶的当下,试图用30分钟送达重新绑定用户心智。

但这场快速扩张的背后,资金消耗、供应链承压和新玩家的入局,正让胜负变得复杂。美团、阿里、京东,三家不同的打法,或许决定了这场持久战谁能撑到最后。

01 补贴加码,即时零售的战火重燃

7月5日,美团的服务器一度陷入短暂限流。用户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着“满16减16”“0元购奶茶”的截图,这场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的即时零售补贴大战,迅速将战场气氛推至白热化。当晚,美团即时零售单日订单量突破1.2亿单,其中餐饮订单占据超过1亿单,刷新平台历史最高纪录。

与此同时,淘宝闪购在同一天交出8000万单的成绩单,相较去年同期翻倍增长;7月8日,京东宣布启动“双百计划”,投入超过百亿元补贴,扶持更多品类标杆品牌销量突破百万。巨头们的密集出手,让本已硝烟弥漫的即时零售市场,再次成为互联网行业的焦点。

这不是2025年第一次爆发补贴大战。自春节后,阿里、美团、京东的高频补贴已经持续数月,并且补贴的规模和覆盖范围都在不断扩大。数据显示,淘宝闪购上线两个月便实现日订单突破6000万单,同比大幅增长179%;京东外卖在上线90天后,平台日均订单量已突破2500万单,吸引了近1700万新用户注册,同时唤醒了4100万180天以上未活跃用户。这些数据表面上看令人振奋,似乎即时零售正在成为流量和订单的新引擎。

根据《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报告(2024)》数据,2023年中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达到6500亿元,同比增长28.89%;预计到2030年,该市场规模将超过2万亿元。与传统电商不同,即时零售主打“30分钟送达”,从餐饮、饮品扩展至生鲜、3C家电、日百等品类,覆盖了更广泛的消费场景。对于平台而言,高频低利的即时零售业务成为吸引用户每日打开APP的有效手段,一旦形成消费习惯,就有可能带动平台其他业务的联动增长。

但这样的增长并非没有代价。2021年,美团外卖的利润率仅为6.4%,与其酒旅业务43.3%的利润率形成鲜明对比。企事界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李睿认为:这意味着即便订单量大幅提升,平台在即时零售上的盈利空间仍然有限。补贴大战带来的爆发性单量增长,本质上是用真金白银换取用户和市场心智。

当补贴成为用户选择平台的首要原因时,留存率也成为摆在所有巨头面前的难题。数据显示,通过外卖拉来的新用户中,约有32%转化为商城消费者,意味着近七成用户可能仅为低价而来,补贴一旦停止,用户活跃度是否还能维持?这尚无定论。

即时零售市场的快速膨胀,既让巨头看到了流量红利的“最后窗口期”,也暴露了资金消耗的现实。对美团、阿里、京东而言,补贴不仅仅是争夺用户的工具,更是一场检验平台资金实力、供应链能力和履约体系的全面竞争。

在烧钱换增长的逻辑下,即时零售战场已经演变为中国互联网巨头的一场“持久战”。下一步,三家公司将如何应对巨额补贴带来的资金压力,又将如何在竞争中找到差异化突破口,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02 三大巨头的不同路径

补贴大战愈演愈烈,但三大巨头的战略路径和组织特性却显现出明显差异。对于美团来说,即时零售已成为巩固其本地生活核心业务的重要支柱;阿里则试图通过业务整合,修复电商基本盘;而京东,则希望以供应链为依托,在新的战场上实现突围。

美团:稳固基本盘,精准加码

作为即时零售领域的绝对龙头,美团对这一市场的理解和布局最为深入。2025年,美团即时零售的日订单量在高基数下仍持续攀升,从去年中报期的日均6800万单,到今年峰值突破1.2亿单,其中非餐饮品类日单量已超1800万单,90后用户占比超过三分之二。

美团的核心优势在于其长期积累的履约体系与供应链能力。美团闪购目前已在全国建设超过3万家闪电仓,覆盖从生鲜到3C家电的全品类供给。在配送服务上,美团还与美的、海尔等家电品牌合作,推出“家电半日送装”服务,强化了用户体验。

面对阿里、京东的攻势,美团的策略并非一味高举高打,而是依托自身组织的灵活性进行精准加码。在今年的补贴大战中,美团重点推出了“神枪手”“拼好饭”等活动,通过平台站内补贴提升订单量。即便在高强度竞争下,美团也能保持一定的盈利性——其本地生活核心商业板块依然实现盈利,这使得美团有能力将其利润反哺到即时零售业务中。

美团创始人王兴曾在内部会议上强调:“我们将不惜代价赢得这场竞争。”但对美团而言,这种“不惜代价”并非盲目烧钱,而是建立在精准投入和高组织效率基础上的理性应战。

阿里:协同作战,修复电商基本盘

阿里在即时零售的加码,更像是一次“战略补课”。过去几年,随着拼多多、抖音的崛起,高盛报告显示,2022年,淘宝天猫的市场份额下降至44%左右,较2019年的66%下降22个百分点,电商基本盘面临下滑压力。即时零售被视为重新提振流量和用户活跃度的关键。

6月23日,阿里宣布饿了么、飞猪并入电商事业群,由阿里电商事业群首席执行官蒋凡统一管理。这一整合使饿了么的即时配送能力与淘宝闪购深度融合,实现了从远场电商到近场零售的全场景覆盖。在此布局下,淘宝闪购上线仅两个月,日订单量已突破6000万单。

与美团相比,阿里在即时零售上的挑战更多来自内部:多元化业务扩张后留下的组织惯性,以及资金使用效率的考验。蒋凡在阿里2025年一季度财报电话会上指出,当前即时零售需求人群规模约5-6亿,未来有望突破10亿。如此看来,阿里的短期目标是加快用户转化,长期来看则希望提升淘宝整体的活跃度和用户规模。

这种自上而下的协同战略,让阿里在补贴大战中表现出更高的投入决心,但也意味着其对资金回报率的依赖更强。一旦补贴停止,用户是否会留下,仍是悬而未决的问题。

京东:供应链驱动的突围尝试

相比美团的深耕与阿里的协同,京东在即时零售的布局更显“外科手术式”。2025年年初,京东高调杀入外卖市场,推出百亿补贴,平台外卖入口嵌入京东APP首页,而非单独开发APP。京东CEO刘强东在内部分享会上直言:“来京东点外卖的消费者有40%会去买京东商城的电商产品,“我们做外卖亏的钱,比去抖音、腾讯买流量要划算”。”

上线仅90天,京东外卖平台日均订单量已突破2500万单,成功吸引了近1700万新用户注册,并唤醒了4100万沉睡用户。对于这些通过外卖拉来的新用户,京东的有效转化率约为32%,即有约三分之一的新用户在商城发生后续消费。

京东的差异化在于供应链能力。酒店、外卖等业务虽利润薄,但背后的供应链管理却能成为京东的护城河。做外卖、做酒旅的本质,是为了铺设供应链。但京东长期以来的重资产运营模式,也让其在补贴大战中的资金灵活度相对受限。

此外,在OTA(在线旅游)领域,京东推出“0佣金”计划进军高星酒店市场,试图以差异化吸引商家。然而,按照交银国际研报预测,2024年,以GMV计算,携程、同程、美团、飞猪、抖音在OTA(在线旅游)领域的市占率分别是56%、15%、13%、8%、3%。在等玩家的夹击下,京东要在这一领域实现突围,仍面临诸多挑战。

三家公司在即时零售领域的不同路径,反映了各自商业模式、组织能力与资金结构的差异。美团凭借深厚的履约体系与精细化运营,占据相对优势;阿里依靠协同战略快速扩展,但资金回报压力不容忽视;京东则以供应链为依托,尝试在高频业务中引流,但重资产结构限制了其灵活性。随着补贴大战持续,三者的竞争格局正在发生微妙变化。

03 未来的变数与终局博弈

随着即时零售市场的战火持续蔓延,行业的未来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在表面的高增长之下,三大巨头不得不直面多重挑战:不断上升的运营复杂度、不可预期的政策环境,以及新玩家的潜在冲击,正在重新定义这场竞争的游戏规则。

产业时评人彭德宇表示:过去数月,美团、阿里和京东通过补贴策略快速拉动了订单量和用户活跃度,但长期来看,这种以价格换取流量的模式是否可持续,已成为行业的核心疑问。用户的消费习惯并非一夜之间形成,而补贴结束后的留存效果,尚无充分的数据支撑。更复杂的是,随着品类扩展至生鲜、家电、3C等低频高客单价领域,即时零售的履约和供应链体系面临着更高要求,平台的运营压力只增不减。

与此同时,新的竞争者正在悄然布局。据《晚点》报道,多多买菜正在上海等一线城市试验自建商品仓库,最快将于8月上线即时配送服务,以类似京东秒送、淘宝闪购的速度送商品上门。抖音凭借庞大的流量池和内容分发优势,持续推进“小时达”业务,在年轻用户群体中积累心智。这些新玩家或将打破现有的三足鼎立格局,让竞争局面变得更加复杂。

政策风险同样是笼罩在行业上空的阴影。5月13日,市场监管总局会同中央社会工作部、中央网信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商务部约谈京东、美团、饿了么等平台企业,指出当前竞争中的突出问题,要求企业合法经营、公平有序竞争。未来,一旦监管收紧,巨头们的补贴策略和运营模式都可能被迫调整。

李睿认为:这场即时零售的补贴大战,从一开始就不仅仅是关于市场份额的争夺,更是资金实力、组织韧性和战略耐力的多重考验。当移动互联网流量红利逐渐见顶,即时零售成为了巨头们在新消费时代寻找确定性的“最后战场”。但最终,谁能在这场长期战中幸存,尚无定论。

作者:高见

本文由 @高见观潮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95篇文章 12571阅读 58654粉丝

评论 (11)

用户头像

这几家巨头在即时零售的竞争,真热闹!

用户头像

这热闹,我喜欢!

用户头像

这场游戏,我感觉要被卷进去了!

用户头像

谁让他们的生意这么好呢? 真是太棒了!

用户头像

这简直是人间烟火,看着就舒服

用户头像

这竞争太搞笑了,简直是戏精本精!

用户头像

他们玩得开心,我们也能跟着开心点

用户头像

感觉就像一场精心策划的闹剧,很有趣!

用户头像

这叫人热血沸腾,真替他们捏把汗!

用户头像

简直是天大的好戏,笑死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