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洞察 1天前 54 阅读 0 评论

AI 搜索:内容生态是成败关键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发布了 95 篇文章

随着AI搜索的广泛应用,一个关键问题逐渐浮现:当AI给出看似专业的答案时,其背后的内容来源却常常是充斥着软文和广告的页面。这种“信息失真”现象不仅削弱了用户的信任,也让AI搜索的未来蒙上了阴影。本文将深入探讨AI搜索面临的“信任困局”,并以小红书“问一问”为例,分析如何通过构建内容生态来破解这一难题。

2025年1月15日,Deepseek官方宣布,2周后,全平台用户突破1亿,仿佛一夜间,“搜索应用”集体进化成“AI+搜索”,逐渐让大家“上头”和依赖同时,却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当用户搜索时,AI给出的答案看似专业,但点开内容来源,满屏都是软文和广告

这让我想起当年的“魏则西事件”——技术再先进,若缺乏真实内容的支撑,AI搜索最终只会沦为流量收割工具。无论是传统搜索引擎的“竞价排名”,还是AI搜索的“黑箱推荐”,本质上都会带来“信息失真”的信任崩塌。

AI搜索的“信任困局”

几年前我在电商平台做产品负责人时,最深的体会是:决策的底层逻辑是信任,我曾看到一个数据:

72%的用户在购买前会查看至少10条以上的真实评价,同样一件商品如果没有评论,用户下单的概率会降低30%。即便搜索给出的推荐“完美匹配需求”,用户仍然会反复对比、犹豫不决。

这说明什么?决策是一场心理博弈,用户需要的是“参与感”和“可信度”。如果AI搜索只是给出一个“黑盒答案”,而没有透明的内容支撑,用户反而会怀疑:“你是不是在忽悠我?”

–你可以帮我分析,但不能替我决定;你可以提供建议,但必须让我看到过程。

小红书“问一问”启示:AI搜索+内容生态破局

最近小红书上线了AI搜索功能“问一问”,我测试了「盒马必买推荐」,发现它的设计很有意思:

AI总结

基于2000+篇笔记,生成“决策看板”,列出最常被提及的10款产品。

内容溯源

每款产品都有“亮点”“好评”“吐槽”“Tips”,用户可点击查看原始笔记。

流量反哺

相关博主增加流量入口,优质内容获得官方流量扶持。

这种模式的核心在于:

AI提炼信息,但不替代内容(用户仍能看到可视化数据和原始笔记)

让UGC(用户生成内容)成为AI的“燃料”

形成“AI搜索→用户互动→创作者获益”的正循环

正如小红书技术副总裁所说:“AI不是替代内容生产,而是让优质内容更容易被发现。”

产品经理的思考:如何构建AI搜索的内容生态?

对于智能硬件行业来说,AI搜索的内容生态建设可以分为三步:

1)数据来源:真实、透明、可追溯

  • 避免“黑箱推荐”,让用户能看到数据来源(如用户评测、专业测评)。
  • 案例:智能硬件AI搜索可整合真实用户的使用反馈,而非仅依赖厂商提供的数据。

2)交互设计:让用户“参与决策”

  • 提供“对比模式”,让用户自行筛选(如“按好评排序”“按性价比排序”)。
  • 案例:智能家居AI搜索可展示不同用户的使用场景,而非直接给出“你应该买XX型号”。

3)商业闭环:让内容创造者获益

  • 像小红书一样,让优质内容创作者获得流量激励,形成可持续的生态。
  • 案例:智能硬件社区可设立“优质评测奖励”,鼓励用户分享真实体验。

数据隐私与合规性:

以微信 AI 搜索争议事件为例,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吐槽被微信新推出的 “AI 搜索” 功能强行开盒。

当微信推文中出现本人姓名时,名字会变成蓝色超链接,点击人名即可一键浏览公众号 AI 强制生成的 “个人简历” 及所有涉及该姓名的推文,引发用户对个人资料泄露的担忧。

腾讯方面回应称,AI 搜索仅整合公众号及互联网其他公开信息,不会使用用户隐私信息。这一事件凸显了数据采集边界界定的重要性。平台在采集用户反馈数据时,必须严格遵循 “最小必要” 原则,明确告知用户数据使用范围与目的,并获得用户授权。同时,建立完善的数据加密与存储机制,防止数据泄露,避免因数据隐私问题引发用户信任危机。

结语:AI搜索的未来,是“技术+生态”的双轮驱动

在AI搜索的竞争中,技术决定了“能搜到什么”,而内容生态决定了“用户信什么”。当AI搜索与真实内容深度融合,当用户信任与商业转化形成闭环,这才是AI搜索真正的破局之道。

本文由 @硬核PM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ChatGPT搜索截图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95篇文章 12571阅读 58654粉丝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