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案例库 8小时前 169 浏览次数 10 评论

你也许对 AI 不感兴趣,但 AI 对你很感兴趣

AI中国
AI中国

发布了 9230 文章

“你也许对 AI 不感兴趣,但 AI 对你很感兴趣。”

这句话,有点像个梗。说到梗,我想起一个关于马斯克和他的前女友 Grimes 的八卦。据说,俩人是“网恋”认识的,而帮他们勾搭上的“月老”,是一个大怪兽,一个关于 AI 的思想实验,叫做“罗科的蛇怪”(Roko"s Basilisk)。这个思想实验有点暗黑,大概是说,未来一个无所不能的超级 AI 被创造出来后,可能会报复那些在它诞生之前没有尽力帮助它的人。马斯克当时想在推特上发这个梗,结果发现 Grimes 在三年前就已经玩过了,还把它融入了自己的音乐创作。你看,一个关于 AI 的梗,就这样让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人走到了一起。这事儿本身,就绝佳地诠释了今天的主题:你也许对 AI 不感兴趣,但 AI 真的对你很感兴趣,甚至可能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影响你的人际关系和生活。

很多人觉得,AI 就是个工具,像 WPS、百度一样,用得着的时候打开,用不着就关掉。但这种看法,可能已经落伍了。我更认同凯文·凯利(Kevin Kelly)的说法:AI 不是一个孤立的工具,它是一个“技术体”(Technium)。所谓技术体(是不是听起来也有点像“智能体”),指的是一个由技术、文化、社会规范和我们人类共同构成的,像生命体一样不断演化、扩张的复杂系统。它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和“想法”,不管你愿不愿意,我们每个人都身处其中。

这也正是我在这个公众号在 Medium 上的英文版 “tech/acc” 想表达的核心含义:“technium accelerationism”,我把它翻译作“技术体加速主义”。这个词,听起来和硅谷现在很火的 “e/acc”(有效加速主义)有点像,但根子上完全不同。我所说的“加速”,不是要用技术来替代(Replace)人类,而是要增强(Augment)人类。AI 应该是我们的“外挂”,是“义脑”,而不是来抢我们饭碗的“终结者”。

那么,AI 这个“技术体”,到底在对你“感兴趣”些什么呢?

首先,它对你的饭碗很感兴趣。以前我们觉得,机器替代的都是体力劳动。但现在,AI 开始染指创意、设计、编程、分析……这些曾经被认为是人类专属的“脑力活”。它正在重塑整个就业市场,重新定义什么样的人才“值钱”。过去你引以为傲的技能,未来可能一文不值;而一些你从未听说过的新岗位,可能会成为金饭碗。无论你身处哪个行业,AI 都在悄悄地“面试”你,评估你的“含金量”。

其次,它对你的圈子很感兴趣。AI 算法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影响着我们能看到什么信息,能认识什么样的人。你刷到的短视频,交友软件给你匹配的对象,新闻 App 推送的头条,背后都是 AI 在“操盘”。它通过学习社会上已有的数据——这里面当然也包括了各种偏见和歧视——来做决定。结果就是,它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放大社会固有的偏见,让我们的圈子越来越固化,信息茧房越来越厚。

最后,它对你这个本身很感兴趣。AI 的终极目标,是优化各种指标,比如“用户停留时长”、“点击率”、“转化率”。为了让你不停地刷、不停地点、不停地买,它会不遗余力地研究你的喜好、你的习惯、你的弱点,然后精准地“投喂”你感兴趣的内容。久而久之,它可能会比你更了解你自己。你的每一次选择,究竟是发自内心的“我想要”,还是算法为你精心设计的“你以为你想要”?细思极恐。

说到这,也分享一下我自己的 AI 经历。我上一次正儿八经写代码,可能还是在 2004 年,为了我的本科毕业论文,主题是关于计算机视觉的。那时候,算是和 AI 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没想到,在那之后的十四年里,我走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路,直到后来认识了司马华鹏,成为硅基智能的前联合创始人,才算是真正“务正业”,一头扎进了 AI 行业。

两年前的八月份,我拉了一个 AI 出海交流群,名叫“GOO真出海”。那时候,群里大家很谦虚,基本上互称“同学”。谁也没想到,两年后的今天,Top 100 的出海 AI 应用里,有超过 60 个产品,都出自这个群的群友们之手,大家也陆陆续续从“同学”晋升成了“大佬”。

这段经历让我深刻地感受到,身处 AI 这个巨大的浪潮中,个人的力量也许有限,但群体的智慧和连接,能爆发出惊人的能量。这也让我更加确信,我们不应该成为被动的“算法投喂者”,而应该主动去了解它、驾驭它,成为一个合格的“人”。

具体怎么做呢?我觉得有三点:

  1. 懂点“行话”:不用成为技术专家,但至少要了解 AI 是怎么工作的,它的长处和短处分别是什么。这样,当 AI 帮你做了决定(比如安排了整个欧洲度假旅程)时,你至少知道可以从哪些方面去质疑它。

  2. 敢于“拍砖”:我们要推动建立更透明、更负责任的 AI 治理机制。一个好的 AI 系统,应该像一个可以随时打开检查的“透明厨房”,而不是一个谁也搞不懂的“炼丹黑箱”。

  3. 学会“共舞”:最好的状态,不是人与 AI 的对抗,而是人与 AI 的协作。把它当成一个能力超强的实习生,一个 Co-pilot(副驾驶),利用它的长处,来增强我们自己的能力,去解决更复杂、更有创造力的问题。


总而言之,AI 时代的大门已经敞开,不管你是否准备好,这个时代已经到来。与其假装看不见,不如抬起头,主动走进去,看个究竟。毕竟,在这个新世界里,最没用的,可能就是那些对一切都“不感兴趣”的人。

AI中国

AI中国

9230 文章 1520146 浏览次数 950300 粉丝

评论 (10)

User avatar

感觉世界要被算法统治了,这太可怕,但又不得不接受

User avatar

这有点像《黑客帝国》,我们只是AI程序里的数据点

User avatar

AI的观察,就像一个永不疲倦的侦探,正在默默地研究我们

User avatar

这提醒我们,要小心保护自己的信息,别让AI知道太多

User avatar

我完全同意!科技发展太快,人类的隐私已经岌岌可危

User avatar

这有点像电影里的情节,感觉随时都有外星人入侵的预感

User avatar

别怕,它只是在学习,人类的隐私安全问题,是未来要面对的挑战

User avatar

吓人?其实是它在收集数据,准备给你定制专属的广告

User avatar

AI的眼神太深邃,像是要窥探你所有秘密的野心

User avatar

这感觉就像被一个超级无敌老太监盯上,有点不自在啊

睡觉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