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案例库 1天前 194 浏览次数 11 评论

一个AI创业者从企业AI转型中学到的教训

AI中国
AI中国

发布了 7617 文章

      BrendanFalk是Stealth公司CEO,此前是Fig的创始人兼CEO,Fig是一家为命令行提供自动补全功能的开发工具公司,后来被Amazon/AWS收购。他刚发了一个推文,讲了一下自己在企业AI市场折腾了一下之后的感受,总之是不理想。
      中国企业市场的情况其实差不多,春节过后,国内企业AI市场卖了一波一体机,虽有一些成果,但也逐渐归于平静和理性了。虽然企业一号位都很急,但是落实下来,坑很多。
      YC前两天讲了一句话,不要帮助恐龙(传统企业)转型,还不如亲手干掉恐龙。

下面是
BrendanFalk的分享:


       和很多创业一样,AI创业也难以摆脱产品和项目的平衡,和大公司内部孵化不同,小公司尤其突出。小公司一开始缺钱缺人、缺客户认可等等一系列困难,除了拼劲和一个还不知道是否建立了PMF的产品原型,真的是什么都缺,结果就像溺水的人一样想抓住一切真假难辨的机会,犯下诸多错误。要尽快识别幻想,把热情和仅有的资源高度聚焦真正有产出的地方

       1)无论定制客户规模/定制服务金额大小,对初创公司而言定制服务是一条死路,尽可能提供市场通用的标准产品

       2)B端采纳新技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B端客户更倾向于墨守成规,且存在形形色色的代理人问题,这和C端非常不一样。be patient,一点一点积累经验。

       3)早期要尽量找符合early adopter特征的中大型用户,不求多,有一个算一个。这样收益大,成功部署后也可以成为示范案例推广。想想成熟行业小客户的特征吧:领头人能力差见识少、软硬件设施差,预算低、改造意愿低--最需要拯救的往往是最拒绝拯救的,历来如此。小客户勉强改造成功了也无法作为有说服力的案例,更无法为以后服务大客户建立可复用的经验。

       4)确实不应该隐身构建,但是也需要明白,you need go slow to go fast,B端客户决策人绝大多数其实对技术本身并不感兴趣,要着手建立他们认可的、通用的影响力指标。所以我的演讲都是讲技术带来的商机或业务价值。


AI中国

AI中国

7617 文章 1164308 浏览次数 950300 粉丝

评论 (11)

用户头像

企业AI市场有点冷门,理性回归是常态!

用户头像

我有点同意,但AI的潜力,永远都无法被估量!

用户头像

这事儿挺有意思的,AI市场冷门,这本身就是一种艺术!

用户头像

感觉这事儿,就像是宇宙的规律,永远都在轮回!

用户头像

说得对,AI市场冷门是常态,别指望它一夜爆红!

用户头像

我感觉这事儿,有点像在看一场戏,很真实也很荒诞!

用户头像

这事儿挺有道理的,市场总要回归理性,不然就乱套了!

用户头像

嗯… 好像是这样,但感觉还是有点太悲观?

用户头像

这逻辑我支持,AI市场总是这样,忽冷忽热的!

用户头像

感觉是时候清醒一下,理性回归,别瞎玩儿!

睡觉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