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热点 6小时前 168 浏览次数 0 评论

一个暴论:普通人最大的AI杠杆,可能是多生孩子

钛媒体APP

发布了 1402 文章

文 | 象先志

这几天突然想到一个暴论,有关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AI时代普通人最大的杠杆是什么?

既然是暴论,那我的答案肯定出乎大家预料嘛,因为我觉得那就是要多生孩子。对,你没听错,就是多生孩子。练几个新号,或许是最大的AI杠杆。

我知道这个话说出来,好多观众要反驳,因为劝大家生孩子,而且还要多生,肯定不符合当代年轻人的价值观念。但你耐心听一下我的三个判断和结论,你可能会有不一样的认知。

第一个判断是,AI会极大地增加社会的财富总量,但也一定会加剧人群之间的不平等。

因为会用AI的人,可以借助AI五倍十倍地提高他的生产效率,他们一定淘汰掉那些不会用AI的人。程序员现在就是这个情况,只会写CRUD的低水平码农,以后会越来越难找到工作。

但更高级的人才,比如系统架构师,知道怎么把大型项目分解成子系统,怎么设计清晰合理的接口和数据流,这些人反而会因为软件渗透程度继续加深而需求增加。

所以情况就会变成,一小部分人创造高价值拿走财富,另外一部分只能拿兜底性的收入,然后消费他们的产出。

第二,即便按照最乐观的估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科技仍然不可能发展到可以对人脑做定向优化的程度。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虎父生出犬子,这种问题仍然没办法解决。爹妈拥有的那些优秀特质,比如智商、情商、好奇心这些东西,儿子能不能继承纯看运气。

甚至说爹妈越牛逼,下一代均值回归的现象就越明显。人类还没办法像有的科幻电影表现的那样,随意对大脑做优化,直接输入知识、记忆乃至性格这些东西。

第三,AI已经将掌握知识、学习技能的门槛降到了最低,而且是越重要的知识和技能,AI能给你的帮助越大。

你要学炒菜,AI最多给你提供菜谱,告诉你一些烹饪技巧。但你要是想看懂前沿论文,想学算法,那AI能提供的帮助比你找个教授当导师还更有用。

这带来的结果就是,比你更有钱的那批人,他们用钱能给下一代买到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会大大减少。

这么说吧,鸡娃是个很费钱的事,没钱你是没办法鸡娃的。但现在有AI过后,那所有家庭其实都有鸡娃的条件了。

我举两个例子。

比如想学英语,很多家长都会给小孩报班,好的英语补习老师,价格是很贵的。如果还要补口语,再找个外教的话,一个小时几百块钱是很正常的。

但是现在有了ChatGPT,有了Gemini,有了DeepSeek,我觉得他们就是世界上最好的英语老师。包括你想练口语,打开语音模式,任何话题直接跟它们聊就行,纯正的native speaker。

又比如说搞竞赛,门槛比英语还要高得多。我老家那个县有超过150万人,当时我在我们县最好的高中,最好的班级,但我们班都没有人搞竞赛。我基本上可以确认,我们当地没有人搞竞赛。

为什么呢?因为搞竞赛就是个门槛很高的活动,比如要有专业的教练,很多地方没有这个条件。但是现在你想搞竞赛,用大模型就行了,能解决你遇到的任何问题。我这么说没有一点夸张,今年谷歌和OpenAI的模型,做IMO的题已经能拿金牌,所以更不要说其他竞赛了。

如果所有人都鸡娃,那就等于没人鸡娃,竞争就变成真正拼天赋的赛场。

上面这三个推断总结起来就是:

  • 1. 个人能力在财富分配上会越来越重要。
  • 2. 个人能力还不能通过血液传播或者母婴传播,只能通过主动学习。
  • 3. AI把学习的门槛拉到最低,天赋变成决定能力的主要因素。

这几个条件加起来,就等于说生出有天赋的小孩,就是利用AI杠杆的最好方式。天赋遗传对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就是均值回归。哪怕是Hinton老爷子,他儿子还是有注意力缺陷(ADHD)和其他学习障碍。

所以你摇奖的次数越多,中奖的概率就越高。

注意,这里说的摇奖,不是你一定得摇出个天才,那太难了。

但是只要你摇出的后代,他的天赋排位,高于家庭现有的财富排位,那就是赚的。

比如现在我家属于后30%的阶层,根据均值回归,我儿子天赋还落在后30%的概率是很低的,他更可能落在前70%。那在后面拼天赋的游戏中,他就能让家庭回到跟他天赋相对应的阶层,不相当于实现阶层跃迁了吗?

当然,这一切讨论的前提,还是说要真正利用好AI工具。

要做到这一点,最好的方式可能是让小朋友自己去探索怎么用好AI,毕竟小孩掌握新工具的能力比大人强太多了。不要想着把他们完全隔绝在互联网世界之外,要做到恰当的监督和引导,让他们适应AI,因为他们将是AI-native的一代人。

钛媒体APP

钛媒体APP

1402 文章 201192 浏览次数 0 粉丝

评论 (0)

睡觉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