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djourney操作界面

为什么 Obsidian 让我戒掉了碎片化记录?

4.8
0热度

以前的笔记,像是丢进了黑洞老实讲,我以前的笔记习惯非常糟糕——想到什么记什么,但从不复盘。印象笔记里塞满了各种“灵光一闪”,但基本没打开过;微信收藏夹里躺着上百条“稍后阅读”,但从来没“稍后”过;甚至连 Obsidian 早期的使用,也是把它当成一个炫酷的 Markdown 记事本,结果就是……又堆了一堆“存而不读”的笔记。说白了,我只是把信息收集起来,却没让它发挥价值。我相信很多人都有

以前的笔记,像是丢进了黑洞

老实讲,我以前的笔记习惯非常糟糕——想到什么记什么,但从不复盘。印象笔记里塞满了各种“灵光一闪”,但基本没打开过;微信收藏夹里躺着上百条“稍后阅读”,但从来没“稍后”过;甚至连 Obsidian 早期的使用,也是把它当成一个炫酷的 Markdown 记事本,结果就是……又堆了一堆“存而不读”的笔记。

说白了,我只是把信息收集起来,却没让它发挥价值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类似的困扰——记了那么多,为什么到用的时候,脑子还是一片空白?

Obsidian 的核心魅力:关系,而不是堆砌

如果说 Obsidian 改变了什么,那就是让我真正意识到:笔记的价值,不在于“存”,而在于“联”

?双链(Backlinks)是个神奇的功能。一开始我也觉得“双链”这种东西玄乎其玄,但当我尝试把“零散的记录” 和 “已有的知识” 关联起来,一切都变了。

• 某天我写了一篇关于“如何提高写作灵感”的笔记,意外发现它和我三个月前记下的“输入-输出模型”有关联。

• 我整理一篇关于“番茄工作法”的文章时,发现它跟“沉浸式深度工作”可以结合起来用。

这种“点对点”的连接,让零碎的笔记慢慢长成了一张网络,我开始真正用自己的方式消化知识,而不是简单存档。

如何用 Obsidian 让笔记“活”起来?

光说理论没用,我分享几个我自己在用的方法,大家可以试试看:

每天用“每日笔记”串联想法

别让你的笔记变成“死笔记”,每天写几行,总结当天学到的新东西,并顺带看看有没有旧笔记可以连接。

尝试用“地图笔记”整理核心主题

选几个你关心的主题(比如“写作技巧”),整理一个“索引页”,让你所有相关的笔记都能快速导航过去。

定期复盘,把无用笔记删掉或合并

Obsidian 不等于“记了就有用”,定期翻翻旧笔记,把无意义的删掉,或者整理成更有逻辑的知识模块。

你的笔记,也被“信息黑洞”吞噬了吗?

如果你也有“记了但不用”的困扰,不妨试试上面的方法。笔记的最终目的是让信息为你所用,而不是让你被信息淹没。

?你是如何管理你的笔记的?你有没有遇到相似的问题?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笔记方法,或者你对 Obsidian 还有哪些疑问!?

如果你对 Obsidian、知识管理、效率工具感兴趣,欢迎关注赫点茶?!我会持续分享实用数字产品、成长思维、以及工作和生活中的高效技巧

? 点击下方卡片,一起提升效率,优化生活!?


更多推荐:

  • Obsidian 高效指南:我常用的插件与实用技巧
  • 周末,更适合在家用 Obsidian 写东西!
  • Trilium Notes:一款被低估的强大笔记工具
  • Obsidian Tasks 插件:这可能是最适合懒人的任务管理方式
  • Trilium Notes:一款被低估的强大笔记工具,我是如何用它替代 Obsidian 的?
  • 亲测有效!Obsidian Tasks 让我的任务管理效率翻倍

立即下载

相似工具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
评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