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新人转型产品经理,如何写好简历?
AI 视频教程

面试:新人转型产品经理,如何写好简历?

AI中国 AI中国 2月前 177 阅读
4.8 (1280 教程评分)
15,328 人已学习

在互联网行业,产品经理是一个备受瞩目的职业角色。许多技术从业者渴望转型为产品经理,但往往不知如何在简历中展现自己的优势。本文作者邢小作,从安卓研发转型为 SaaS 产品经理,将分享他在转型过程中如何撰写一份优秀的产品经理简历,帮助那些希望转型为产品经理的新人少走弯路。

我是邢小作,从安卓研发转型为一名SaaS产品经理的分享者,我计划将十年的产品转型所累积的经验、方法论等,以真实经历和案例的方式分享给你,我叫它Xin计划。如果你对产品经理感兴趣,这些经历可能会对你有帮助。

前文分享了面试专题的第一篇:如何准备简历,今天是第二篇:新人转型产品经理,如何写好简历?

小贴士:新人指产品经理岗新人,不一定代表完全无工作经验的人。

对于一位新人来说,如何写好简历,至少需要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1. 初识:产品简历包含哪些内容?
  2. 进阶:如何从过往经历中,提取简历所需内容?
  3. 高阶:如何写出一份简洁且有吸引力的简历?

我们一起来看看小邢的故事。

案例背景:小邢4-5页的简历是如何产生的?

小邢毕业后,选择成为了一名安卓开发者,5年后遇到职业发展瓶颈,期望转型成为产品经理,没有熟识的产品经理答疑解惑的情况下,他面临的第一个困境就是:产品经理的简历所需哪些内容?

在没有过多思考的情况下,他选择了遵循惯性——按研发工程师的思路——介绍产品/项目、项目中的我、产品功能等,洋洋洒洒写了一份4-5页的简历。

当时(2017年)属于互联网的黄金时期,加上运气不错,凭借这份简历让他找到了第一份产品经理的工作。

一年后,离职重新找工作时,他依然延续了对应的简历风格——结果就是各种碰壁。比如他对其中负责过的一款产品是这么写的:

如果你是招聘者,看到一份这样简历,不知道你感受如何?是否可以获得自己所需的信息?

初识:产品经理的简历需要哪些内容?

产品经理基本方法论之一——站在用户视角看待问题。

如果你的招聘者,每天可能会快速搜索和阅读,至少数十份简历,你会关注哪些内容?

前面如何写好简历一文中,我分享过产品经理的招聘流程,以及从招聘HR、用人需求方两个视角分享了他们所关注的内容点,今天我对它进行一次补充性分享。

招聘HR和用人方对简历的关注点,可分为三个层面:硬性条件、关键条件、软性条件。

  1. 硬性条件:必需条件,不符合则Pass。比如学历、专业、年龄、性别、违规情况等;
  2. 关键条件:基本符合,不符合则看是否有加分项。比如行业背景、工作经验、关键技能、代表作品/成果等;
  3. 软性条件:符合即是加分项。比如工作绩效/成绩单、稳定性、学习能力、同事评价等。

举个例子。

下图是我最新从BOSS直聘上截取的一份招聘信息。其中:

  • 岗位要求:等同于硬性条件部分。如不符合,基本没戏;
  • 优先录取/加分项:等同于关键信息部分。至少符合50%以上才有戏;
  • 隐藏项:招聘JD里没有写的部分,都属于“不可见”的部分(比如年龄/性别/稳定性等)。

所以,一份产品经理的简历内容,你必须把招聘者所需的信息,经过组合、拆解、封装等手段,尽可能揉进你的简历中。

它们包括但不限于:

  • 基础信息:头像、姓名、联系方式(手机号/邮箱)、学历、专业、院校等;
  • 关键信息:工作经历(时间轴)、关键项目、关键结果等;
  • 软性信息:最近2年绩效、学习力证明、稳定性信息等。

进阶:如何从过往经历中,提取简历所需内容?

你的经历是简历的原材料,必须提炼才能成为成品,就像菜籽经过提炼、萃取等工艺,最终才成为一瓶1比1的金龙油。

如何提取?

第一步:梳理工作经历

用XMind等工具把经历的时间轴拉出来,每段经历的信息至少包含:起止时间、企业名称、岗位职级、工作内容、项目信息。

比如:

  • 起止时间:2017年8月-2020年4月
  • 企业名称:好未来·爱智康1对1岗位职级:B端资深产品经理
  • 工作内容:负责1对1和8人班业务的B端产品建设,包括但不限于课程产品系统、教师时段系统、排班系统、教师工作台、辅导老师工作台、学习测试系统等;
  • 项目信息:大续报项目、OMO(线上&线下课程融合)项目、教师时段系统2.0、教师工作台、Finger智能测评系统;

注意:当前步骤是梳理信息,不用判断价值(比如哪些项目要梳理,哪些不梳理,尽可能全的梳理出来)。

第二步:提炼关键项目

从自己的每段经历中,至少选取1-2个项目作为关键项目。

  • 选取标准:具有正向业务/用户价值、具有正向产品价值、对应价值可衡量/可量化;
  • 具体方法:采取STAR法则,即Result(结果)、Situation(情景)、Task(任务)、Action(行动)。

以2020年暑秋大续报项目为例。

  • Result(结果):同比2019年1对1续报率由69.7%提升至82.4%,8人班续报率由71.6%提升至92.5%;
  • Situation(情景):2019年暑秋续报的结果与预期相差较大(1对1续报率比预期目标少了近9%,8人班续报率低了近15%)。产研、师资、学科、运营、营销等部门组织了多轮复盘会,得出关键结论是:续报节奏快且混乱、续报排名数据不及时、高峰期系统崩溃、运营活动不紧凑且优惠折扣低等。
  • Task(任务):如何从师资、运营、产品等不同视角下优化续报流程,确保2020年暑期大续报达成目标?

Action(行动):

  • 首先,重构续报阶段,缩短时间周期,确保节奏稳定、不混乱。由原先的续报前、续报期、续报后三个大阶段,共10天,拆分了明确的四阶段:预热期、预排期、续报期、续报稳退费期,每个阶段只专注于某个核心动作,共7天。比如预热期核心是领券,预排期核心是锁定老师与时段,续报期核心是下单支付,续报稳退期是避免退费;
  • 第二,重构产品与业务流的衔接,让数据流动与透明。产品测重构支持新的时期,将教师、班主任、家长的业务动作拆分,并做到数据流的实时更新与排名,有效激发教师与班主任的积极性;
  • 第三,支持分校自定义续报开始时间。往年全国上百家分校,都是统一的开始续报时间(如08:00),既不符合分校情况(如南方日照长),也带来了高峰集中的服务压力;
  • 最后,加大续报活动的优惠力度,并让主讲加入续报阶段,尤其是预热期与续报结束当天的活动力度。

更多关键项目提取案例,可参考:如何准备简历?

第三步:梳理关键特质或成果

除了关键项目外,简历内容中的特质、成果也是重中之重。

你可以从业绩、学习力、稳定性、社会价值、作品或成果等维度进行梳理与提取。

比如:

  • 你最近工作的1-2两年内,是否获得过最佳员工?或绩效是A、A+?或3.75以上?
  • 你是否自己付费在学习(比如得到学分、Coursera证书、MBA等)?
  • 你是否有连续工作N(>3)年的某个行业经验?
  • 你是否有参加公益性社会项目?比如当义工或救援队的志愿者,或某个开源项目的参与者等;
  • 你是否有参与过知名项目(哪怕你不属于主创)?比如参与过日活超千万的知名产品A。

等等。

它们都属于你的软性特质,都适合把它们揉到你的简历中,让招聘者看到你的更多可能性。

高阶:如何写出一份简洁且有吸引力的简历?

前面环节都在为最终结果做准备,就像产品经理花大量时间研究用户和需求后,最后需要把它们转化为解决方案(即你的产品)。

面试环节中,你最重要的产品就是简历。

如何写出一份简洁且有吸引力的简历?

核心原则是:简历就是自我价值的营销方案,而不是功能说明书。

怎么理解?如果是营销,则需明确目标用户需求,用精炼简洁的方式表达用户所需的信息即可,而不是事无巨细地描述。

小贴士:项目细节并非不重要,而是无需在简历里体现,可以把它们留到面试环节表达即可。

怎么精炼简洁?做取舍、找关键、用数字、说结果。

以小邢开篇案例为例。

他当时简历有4-5页,每段经历都会描述产品介绍、自己负责内容、亮点功能等,每个项目半页多,结果工作5年,简历就堆积为4-5页。

结果是每次投递出去后,预约面试率非常低,被迫二次调整简历。

具体来说就是四步:

第一步是做取舍

如果你已经工作5年,面试时,你觉得重要的经历是哪段时间?最近一家公司,尤其是最近1年——这是至少10次以上面试的经验所得。

我问过一位招聘HR原因,她给出的答案像常识一样——最近1年更能代表你最新的能力水平,就像5年工作经验的人,你总不能说大学时期的表现吧?

所以,你简历的重点应该是最近一家企业的工作内容、关键项目以及业绩表现,而更早之前就一笔带过即可,尤其是3年前的经历(如下图)。

第二步是找关键

小邢在“舍弃”更早之前的经历后,把注意力拉回最近一家企业的工作内容,从中寻找自己的关键项目以及业绩表现。

所谓关键项目就是你的代表性作品,就是你在上一部分从经历中提取的结果,截取关键的Result(结果)即可(如下图)。

小贴士:建议简历中只表达Result(结果),而把Situation(情景)、Task(任务)、Action(行动)放到面试环节表达——唯一的例外是你没有太多可表达的Result(结果)时。

第三步是用数字

最精炼的语言就是数字,这就是数学之美。

哪怕你日常工作中,可能并没有采用数字化的方式,但写简历时,最佳建议就是采用数字化的表达方式。

重点是你所负责的项目在业务层面上所取得的成绩,而不仅仅是产品层面。

比如1对1续报率提升20.9%,这就是小邢所负责的项目在业务上的成绩,而续报提效50%或产品场景覆盖缺失数是1,都属于产品层面的数字。

当然,如果你采用这种方式写简历,一定会遇到面试官的挑战。

比如他会问你:“你怎么证明续报率的提升,与你的工作的因果关系呢?换句话说,可能你什么也没做,续报率也会提升。”

这个问题属于不可证明或证伪的问题,你可换个题面:将“因果关系”换成“相关关系”。

比如你回答他:“是的,我没办法证明因果关系,但事实确实是续报率提升了20.9%,而这个结果是多轮复盘后,我们从运营、产品、销售、师资等多角度一起优化的结果,其中我负责的产品至少做了3个方面动作…..”

数字化表达是一种思维方式,不仅仅适用于简历的关键项目。

比如小邢简历的开头,采用数字化的表达方式,总结了个人的关键信息(如下图):

第四步是说结果

对于个人成长来说,过程比结果重要;对于简历来说,结果比过程重要。

最简单的简历就是写自己做过什么项目,具体项目背景介绍与功能说明,这就是一种过程式的描述,结果就是像小邢最初4-5页的简历——信息密度极低,吸引力不足。

最难的简历是写自己所取得的成果、成绩,并用简洁的数字化语言论证结果——它需要你从对方视角思考,以及对过往的成果进行反思、提炼、总结。

再次重申:简历更适合写结果,把过程放到面试环节,用STAR法则来论证你的结果即可。写在最后

工作十年功,简历一页纸;面试十分钟,准备十天功。

小邢写第一份简历时,是痛苦的折磨——感觉无内容可写,却又不得不写。

问题在于每次写简历都集中在找工作前,距离上一次换工作已过去2-3年,过程中没有过任何准备——就像战争前才紧急练兵一样,效果自然不佳。

经过一段时间摸索,他总结了两个有效的方法:

第一是面向简历工作。

每次做产品规划、项目立项时,他都会思考对应产品是否有价值放到简历里?如果有的话,如何用一句话描述其成果与价值?

每次项目结束后,自主复盘项目过程的经验、教训(尤其推荐以文章分享的方式,用输出倒逼输入),是否可提取出方法论?

第二是每半年重写一遍简历。

每个半年都回顾一下工作内容,并重新写一遍当前工作阶段的简历,就当做是一次总结,也是对下半年的“简历”进行展望。

最后一句话:面向简历工作是一种心态,就像向死而生一样,如果可以为了墓志铭而活,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产品方法论集散地】,微信公众号:【产品方法论集散地】,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教程评分

4.8 (1280 教程评分)

评论 (11)

User avatar

简历写得好,面试自然点,祝你顺利转型!

User avatar

这太有意思,我忍不住想知道你接下来会做什么!

User avatar

这说明你已经超脱了凡俗,进入了另一个次元!

User avatar

这太有感觉,我完全支持这种自然流畅的表达!

User avatar

这简直是完美的组合,感觉一切都命中注定!

User avatar

这简直是神迹,我必须膜拜!

User avatar

这绝对是某种神秘力量的引导,不得不服!

User avatar

我感觉我们都看到了未来的趋势,这太有预见性!

User avatar

转型?这才是真正的进阶,太有意思!

User avatar

这简直是命运的安排,宇宙在给你指引!

睡觉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