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红利见顶、价格战内卷,企业如何跳出红海?灰度认知社提出“新蓝海战略”:用一元聚焦、二元杂交、多元新物种三层创新,重新定义圈层、场景与痛点,让品牌在寒冬中找到增长突破口。

经济下行周期,几乎所有单一市场,都是红海竞争。那现在还有蓝海市场么?我们的结论是蓝海市场很难找到,但是新蓝海战略依然存在。且听我们细细道来。
一、新蓝海战略的基本概念
我们简单粗暴地把新蓝海战略分为:
一元创新、二元创新和多元创新三大类。
- 一元创新,通常指的是聚焦战略。
- 二元创新,通常指的是杂交战略。
- 多元创新,通常指的是新物种战略。
二、新蓝海战略:一元创新
一元创新,我们说的是聚焦战略。不同于以往的产品聚焦、行业聚焦,现在更多的是圈层聚焦、场景聚焦、痛点聚焦。
1. 圈层聚焦
比如:B站,是核心圈层聚焦在Z世代年轻群体的ACG文化平台。
比如:始祖鸟,是核心圈层聚焦在专业户外运动爱好者的运动奢侈品。
比如:小米,是核心圈层聚焦在年轻人第一部的高性价比产品。
通常我们会误以为,圈层聚焦就做不大。但是大家会惊奇地发现,上面3个品牌都破圈了。除了核心圈层,还泛化成了大众消费。
2. 场景聚焦
比如:Insta360,聚焦在全景拍照。
比如:Lululemon,聚焦在瑜伽场景。
比如:LIVALL,聚焦在骑行智能头盔。
大家会惊奇地发现,他们卖的不是产品,而是?
比如:消费者并不需要全景相机,他们需要的快速社交平台的炫酷视频。
比如:消费者并不需要瑜伽裤,他们需要的是品质生活的身份认同。
比如:消费者并不需要骑行智能头盔,他们需要的是骑行中的智能安全和智能生活。
3. 聚焦痛点
比如:妙可蓝多的奶酪棒,用关联营销(放学回家,奶酪棒),抓住了家长接孩子放学,孩子肚子有点小饿,需要补充点能量,又不能多吃的痛点。
比如:戴森吹风机,用先进的数字马达技术,解决了传统吹风机伤头发、噪音大、干发慢的痛点。
比如:云南白药创可贴,“有药好的更快些”,就是抓住了小伤口管理上,除了止血,还有疼痛、炎症等痛点。
小结一下:一元创新,我们往往要对市场、赛道进行重新定义和切割,把品牌和产品的竞争优势发挥到极致,打造出一个小池塘的大领主,先做小做强,最终还能成功破圈,做多做大。
三、新蓝海战略:二元创新
二元创新,就是杂交战略。这里我们来介绍10个小分类。
1. 两极决策
我们知道,以前内衣最大决策点是维密代表的性感,后来美国三爱内衣等众多品牌主打舒适感,并将舒适打成了最大决策点。这样,就形成了两极化的客户决策点,要么性感,要么舒适。
性感往往就是有型承托,就需要钢圈硬支撑,缺点就是不舒适;舒适往往就是无托的背心式文胸,没有承托力,长期对身体结构不好。
那么有没有中间地带呢?有的,叫软支撑。它就是介于舒适和性感之间的客户决策点。现在,包括软支撑在内的无托文胸,发展势头强劲。
2. 两个市场
我们知道女装市场,通常分为少淑、中淑、大淑三个分类。这个分类之间的结合部,还有没有蓝海机会呢?答案是有的。
比如:AW project轻奢设计师女装品牌,就切入了中淑和大淑之间的断层市场,在视觉上形成了品类高辨识度(区别于快时尚和传统轻奢女装)和独特的设计语言(有温度有艺术的设计感),最近势头正劲。
3. 两个场景
最近星巴克传出了要出售中国区业务,先不管它业绩如何。它成功的营销,莫过于“第三空间”的公关战役了。
所谓第三空间,就是把工作和家庭两个场景,既关联上,又区别开。同时,还暗示是白领阶层的非正式会客、临时办公场所。价值体感,一下子就拉上去了。
4. 两个嫁接
作为星巴克最强劲的对手,瑞幸咖啡在起盘的时候,除了价格低,其它方面的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并不大。而且咖啡是外来产品,一个中国品牌天生就有价值缺陷。
可是,外来产品和中国人的口味,能不能进行嫁接呢?外国咖啡+中国人喜好牛奶,那就是聚焦奶咖赛道。从生椰拿铁、丝绒拿铁,到酱香拿铁、抓马西瓜拿铁,打出了 “基本盘+流量款+利润款” 的产品组合,把拿铁强化成了消费者的心智品类。
5. 两个定位
波司登作为冬季羽绒服的领先品牌,竟然也推出夏季的防晒衣了,这个就完全不符合传统定位理论了。
三只松鼠,不仅卖坚果,还卖沙琪玛、高蛋白肉脯、手撕面包、辣卤、千层吐司、蛋黄酥等,它究竟是品牌零售公司?还是供应链公司?这个也是完全不符合传统定位理论。
6. 两种价格
价格,就是战场,可守可攻。
比如:早年华为+荣耀,高低搭配;小米+红米,高低搭配。与其让别人来打我们,不如我们自己用两个价格带,来左右互搏,更重要的是不让竞争对手做大。
当年的青花郎,就是看到茅台把价格拉到过快过高,在1000元左右的次高端价格带,造成品牌沼泽地,成功地既借茅台价格力,又错位地杀入酱香市场。
7. 两种价值
法国奢侈品童装Bonpoint,既有0-14岁童装产品线,又生产疗愈经济的全年龄段美容香芬等产品。它是一个生活方式品牌,后者占到约30%收入。这就是典型的产品价值二维化,从功能价值覆盖到精神价值。
8. 两种业态
米其林,就非常有意思。它跨越了货架商业和内容商业(这个往往是互联网品牌的强项)。米其林在货架商业的产品,是轮胎;它在内容商业的产品,是米其林餐厅。
这是两个完全不搭的业态。实际效果就是米其林的曝光量是其它轮胎品牌的200%。在流量成本上,是暴打加碾压。
同理,我们看到韩束,在抖音里做定制短剧,结果成为抖音美妆TOP1。这也是两种业态。
9. 两个赛道
全球快剪品牌QB House,它说自己不是理发行业,而是时间管理行业。为什么?它说“我们给你节省的50分钟,要比节省的5000日元,还要值钱?”
一下子就把消费者从价格敏感型客户,拉升到价值认可型客户,击穿了日本这样的传统社会的传统认知(便宜无匠心无好货)。
这是两个赛道。换赛道,往往威力巨大。
10. 两个盘口
前面我们介绍了双定位,很多人不能理解背后的底层逻辑。其实,一部分原因,是两个盘口。一个是基本盘,另一个是增长盘。
基本盘,要价值锐利;
增长盘,要打法犀利。
这样的企业太多了,就不举例了。这也是经济下行周期,必会的基本生存技巧。
小结一下:关于二元创新,我们一口气写了10种,不能再写了。就是一句话:方法总比困难多。
四、新蓝海战略:多元创新
到了多元创新,基本上100%都是商业新物种了。
比如:胖东来,按照它的市场地位和品牌影响力,不应该客户复购率这么高(都成线下大私域了),也不应该社会话题这么多(都成社会地标了)。它在零售商场中鹤立鸡群,是一个商业新物种,问题是新在哪呢?谁来说说?
比如:苹果手机,就不是一个产品,它是一个商业生态。在建立之初,非常脆弱,一旦建立起来,就太可怕了。它强大的商业主权,时时刻刻都在收商业税。竞争壁垒太高了。
比如:安踏,就是一个强大的多品牌矩阵。子品牌比主品牌的势能还大,多个子品牌火力交叉覆盖多个细分客群。对于竞争对手来说,这仗就没法打了。
还有很多商业新物种,就不展开介绍了。因为是商业新物种,长出了新的核心能力,一下子竞争烈度就降低了,这不一出手就是活在蓝海中了么?
五、总结
现在经济下行,流量红利消失,当年很多的打法现在都失效了,遍地都是红海,除了卷就是卷。
在卷价格之外,我们还能不能卷价值?
在功能价值之外,我们还能不能价值更锐利?
在产品渠道之外,我们还能不能打法更犀利?
在红海市场之外,我们还能不能找到新蓝海战略?
新蓝海战略,没那么简单。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灰度认知社】,微信公众号:【灰度认知社】,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