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谷歌、微软、阿里等企业已主动出击,发起面向AI的组织变革与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层面呈现三大共同特点:一是顶层设计上,实施以AI为导向的长远型组织与人才发展战略,如微软在企业内部充分鼓励AI先行者,DeepSeek在组织内将推动AGI发展作为全体员工核心使命。二是组织架构上,采用灵活、高效的敏捷型组织形态。DeepSeek开创实行扁平化蜂窝网式组织架构,呈“去中心化网络+动态重组”特点。三是管理模式上,建立以评估AI驱动业务增长效果的动态型考核体系。阿里巴巴宣布全面推进“AI化”,所有部门绩效将以AI驱动增长作为考核核心。人才建设层面呈现两大共同特点:一是人才配置上,重构AI人才筛选标准。OpenAI、DeepMind、DeepSeek等领先AI企业均以年轻高潜、多元化背景、兴趣与热爱作为筛选人才首要标准。二是人才结构上,引入数字员工,构建“人机协同”的新型组织协作模式。IBM积极引入数字员工提升组织分工协作效率,成效显著。以改革促AI,以AI促改革,全面推动企业组织管理模式重塑与人才队伍转型,势在必行。

AI对企业现有组织管理和人力资源结构产生深远影响
AI作为划时代的新生产力要素,正在倒逼传统生产关系发生系统性变革。一是AI正改造业务逻辑、重塑业务流程,影响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AI正深度介入企业研发、生产、供应链等核心业务环节,促进业务逻辑从“经验驱动”向“AI驱动”转型。麦肯锡调研显示1,21%的大型企业已对业务流程进行AI赋能的重塑。为适配AI发展,企业需重塑组织管理模式。二是AI正赋能和替代人类岗位能力,重塑组织运行与协作模式。AI智能体等数字员工应用正逐步代替重复、常规决策性劳动,赋能人类员工完成复杂决策性任务,充分释放现有员工潜能,传统人类协作模式也将转向广泛的人机协作。据Gartner 预测,到 2028 年,至少 15% 的日常工作决策将通过自主智能代理完成2。

先进企业AI组织机制与人才建设变革经验
顶层设计上,实施以AI为导向的长远型组织与人才发展战略。将AI定位为战略创新的“第一性原理”,从顶层设计切入,将AI能力与业务目标深度融合。同时,塑造AI驱动的学习型文化,鼓励员工拥抱AI,培养挑战者型心智模式来推动颠覆和转型。谷歌早在2016年宣布从“Mobile First”转向“AI First”战略。微软在企业内部充分鼓励AI先行者,创造包容创新、鼓励试错的文化氛围。DeepSeek践行“技术理想主义”的文化价值观,将推动AGI发展作为全体员工的核心使命,致力于从0到1的硬核技术创新。
组织架构上,采用灵活、高效的敏捷型组织形态。激发组织活力需弱化组织边界,在制度层面给予员工自主创新的动力和自由度,传统刚性组织架构应逐步向“层级减少、边界弱化、流动性强”的柔性架构升级。DeepSeek开创实行扁平化蜂窝网式组织架构,呈“去中心化网络+动态重组”特点,组织呈现由自治节点构成的平行网络,每个节点(团队/小组)独立决策并直接对目标负责;摒弃“固定部门、固定团队”概念,以兴趣组建虚拟团队高效产出。
管理模式上,建立以评估AI驱动业务增长效果的动态型考核体系。传统考核体系以线性KPI为核心,难以量化当前AI技术与业务的融合密度与赋能成效,需转向以考核AI赋能业务成效的动态型考核指标体系。360建立了可追踪AI与业务融合的考核体系,将各部门在AI项目中的资源投入、各部门AI人才浓度、产品及业务流程被AI加持的程度等纳入考核指标。阿里巴巴宣布全面推进“AI化”,所有部门绩效将以AI驱动增长作为考核核心。
人才配置上,重构AI人才筛选标准。企业需打破常规,弱化“经验背书”光环,重视“年轻高潜、多元背景、兴趣与热爱”等核心竞争力。OpenAI、DeepMind等AI核心团队成员平均年龄不足30岁,我国AI企业(如商汤、旷视)校招应届生占比超60%。DeepSeek团队成员对AI学术钻研有极大的兴趣和创新潜力,据斯坦福调研发现,DeepSeek发表的5篇顶刊所涉及的223位论文作者中,平均每位研究人员发表了61篇作品,获得超1000次引用。
人才结构上,引入数字员工,构建“人机协同”的新型组织协作模式。应调整人力资源结构,加大数字员工引入,承担重复高强度与高容错常规性决策任务,传统人工从“操作者”转向“人机协作指挥官”,专注创新思维与复杂决策,逐步向高层次人才转型。IBM开启重大劳动力战略改革,AI可从事的职位招聘将暂停或放缓,未来5年内30%的工作将被人工智能和自动化取代,涉及7800个工作岗位。

对运营商的启示与建议
顶层设计方面,制定AI技术深度赋能全业务生态的长期战略,明确AI在5G-A、物联网等技术、端到端运营流程等方面的推进路径。组织架构方面,设立跨部门协同的虚拟团队,快速整合AI分析师、数据中台架构师、行业解决方案顾问等高端人才。管理模式方面,搭建动态考核体系,重点评估AI技术应用对网络稳定性提升、客户服务效率提高、业务收入增长等方面的实际效果。人才配置方面,增设对AI算法理解、数据处理能力等筛选标准,吸引既懂通信原理又掌握AI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人才结构方面,结合客服、运维等重复性工作场景,引入数字员工承担基础任务,释放人力投入高价值业务创新。
注释
1.McKinsey & Company (2025) The state of AI: How organizations are rewiring to capture value. McKinsey Digital. Available at: https://www.mckinsey.com/capabilities/quantumblack/our-insights/the-state-of-ai#/ (Accessed: 17 March 2025)
2. Gartner《2025十大战略趋势》
本文作者

于明月
战略发展研究所
二级分析师
就职于中国电信研究院,北京邮电大学硕士,专注于数字生活、渠道数字化等方向研究。

王琨
战略发展研究所
二级分析师
硕士,就职于中国电信研究院,近年来专注于数字经济、数字化转型相关研究。
媒体运营
编审:研发云数字体验设计与研发团队
制图:李银鑫
编辑:王凯雯
审校:董智明 刘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