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评测 2天前 115 阅读 0 评论

登录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即可获得以下权益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发布了 54 篇文章

在AI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SolidRoad凭借其独特的AI驱动解决方案在众多产品中脱颖而出。本文将深入剖析Solidroad的产品逻辑、市场定位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关于solidroad的初步分析

选几个行业,聚焦的,选择场景(销售、客服)打包成解决方案,做成一个产品?

总结:从solidroad目前的用户量、分享的客户案例、官网建设以及投资情况来看,当前还处于“早期扩张、ARR 未公开”阶段。应放弃长尾行业,深耕已服务的保险/医疗/教育,将技术能力封装为「行业预置方案包」,通过「AI陪练→质检→洞察」闭环证明降本增效价值,并以轻交付模式加速规模化,早期突围后逐步构建SAAS+Know-How壁垒的最优路径。

1、行业和场景怎么选?

大概思路:

前期更多是客户服务深入阶段(否则AI产品容易见光死),先选择从当前服务较深入的行业&客户来入手:保险、科技、加密货币、营销、能源、SaaS。

高契合度、强需求、可复制性,更有场景化故事。先选择保险、医疗、教育三大高潜力且强需求行业(也是马斯洛最基础层)为核心打造场景化解决方案。

因为:

✅ 金融(银行/保险) → 客户体量大、流程标准化、数据质量高:刚性合规需求(如话术质检)+ 复杂销售流程 → 定制「AI合规陪练+实时质检」方案,降低监管风险。

✅ 医疗(医疗机构/药企) → 预约咨询、健康管理需求刚性:标准化咨询场景(预约/健康管理) → 打包「服务话术优化+客户意图分析」工具,提升转化率。

✅ 教育(职业培训/K12) → 销售转化与课后服务场景强需求:高转化压力(课程销售/课后服务) → 组合「销售模拟训练+服务质检」模块,缩短新人成长期。

输出思路:行业背景->共性挑战->为什么选择solidroad?(1、给到的训练解决方案->2、扶持培训如何转型?)->带来的培训前后结果(AB测试)->AI+企业的培训如何深度绑定?

强化“SAAS+行业Know-How”壁垒: 软件是核心价值,而对行业的深度理解则是做出真正有效解决方案的关键。

AI编程、AI设计会让抄袭功能变得非常快,但是真正有用的信息是需要判断和时间(才能判断AI给的内容到底是不是幻觉还是盲目相信),所以也是信息专业的壁垒。

PS:也能看到,国内的SAAS厂商也逐渐从功能到垂直化行业的服务运营(BPAAS+SAAS,弱化工具主导),才能提高客单价和客户价值。(AI可仿功能,难仿场景理解)

2、产品的核心实施路径和推测规划

短期持续聚焦模拟培训,实现整个链路从诊断分析(beta)到培训流程的闭环。长期向实际场景质检、AI 现场陪练(核心突破全面消息覆盖与高准确度评估)拓展。

前期肯定以人先来重交付环节,但规划化之后继续延续当前的方式,也将面临CSM交付成本高,后续考虑加持更多AI自动化编排流程和开箱即用的方案包,做到真正的“业务咨询AI诊断+AI编排方案+流程优化后线上质检”三位一体。

通过网上和官方demo揣测,实际还是要试用产品,当前没有注册到真实的测试账号,具体要以真实使用才可靠。

1、根据官网给到的帮助中心得到,实现从真实数据诊断(beta)-培训方案撰写-AI模拟-训练报告的闭环,并高度强调和深化面试场景(单独TAB,因行业流动性高,以人为本的情况一定有招聘选拔的诉求)。

2、2025-Q3 发布“实时语音教练”插件;计划 2025-Q4 启动 A 轮 2–3 千万美元,用于亚太市场及企业级合规功能。当前产品更多聚焦模拟培训,暂不与真实绩效挂钩,这种模式更快且更好推进。而实际场景的质检、AI 现场陪练是更大市场,核心能力在于全面消息覆盖与高准确度评估。先以模拟培训切入,成本更低,可快速实现全流程。

3、关于其他未连接的 AI 优化:目前优先级较低(属于体验升级,低于市场拓展),但未来规模化、用户量增长后必然需要考虑。当前让用户自行撰写难度大且未必准确,因客户少,大概率由 solidroad 运营协同完成交付。

3、更多详细资料

二、其他思考

和我现在做的客服行业质检,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不先做客服(亚马逊、虾皮等平台)?而是先做门店销售?未来要做客服行业吗?

1、SolidRoad代表的是AI驱动的主动式质检,电商客服是规则驱动的被动规则的抽检,定位有差异。

  1. 数据源与合规性:SolidRoad依赖企业自有数据(门店录音/面对面沟通),数据获取门槛低且结构统一。直接做电商平台,面临高门槛(多语言/渠道/跨境合规),及核心风险—>平台可能关闭接口或自建中台(如国内平台趋势),导致第三方无法获取或拿全数据。
  2. 终极目标存在差异:SolidRoad 核心功能是生成个性化培训模拟(如针对销售的谈判弱点生成虚拟客户场景),聚焦提升人效与质量(销售谈判力),其价值在于赋能。电商客服质检则服务于自动化替代(L5 AI 应答),平台与商家都在追求人力缩减。
  3. 部署与壁垒:销售技巧属企业机密,更多要求私有化部署,交付周期长但客单价高。电商质检多为标准化SaaS工具,依赖平台生态,易受巨头挤压(如亚马逊自研Alexa)且同生死。(重点是能不能拿到和拿全,如果企业自己能够拿到就可以自己做分析,平台自己做第三方就没有机会)

2、为何先切入门店销售而非亚马逊/Shopee等平台?

  1. 数据整合可行性,门槛低:门店语音/面对面数据易采集且结构化,完全掌控数据主权,适合AI快速做专属的建模。电商需处理退货、跨境纠纷等非标问题,且平台数据封锁加剧,初期模型泛化能力不足,需要投入大量的训练师。
  2. 业务痛点更集中:针对门店核心指标(转化率、客单价),SolidRoad效果直接可量化和认可(AB测试)。但是电商客服需处理退货、物流等复杂问题,必须要适配平台规则、交易链路和流量分配(比如不买广告就没有客流量)。
  3. 竞争壁垒:电商平台巨头(如亚马逊)已自研AI客服,新的创业公司需避开正面竞争。门店场景行业&客户的垂直度高,易形成差异化优势。

3、未来是否拓展客服质检?

必然,但还有很长的路,也不一定会做。从门店切入的本质是“低复杂度场景验证技术,高价值场景验证变现”。

  1. 技术适配路径:短期将门店验证的AI模型(如情绪识别、需求挖掘)迁移至售前&售后客服(如投诉处理培训),长期结合知识图谱构建跨平台客服助手,实时提示解决方案(如自动调取Shopee退货政策回复客户)
  2. 市场拓展逻辑:先服务高付费意愿行业,如保险供应商(参考Toma的成功案例)、高端职业教育或零售,再渗透至电商客服外包商。欧盟DSA法案强制平台留存客服数据,可能未来有数据拿不到的高风险。(现在国内平台已经开始了,数据不支持导出/不开放接口,自有中台加强投入等)
  3. 生态整合关键:与CRM厂商(如Salesforce)等合作,将质检模块嵌入工作流闭环,避免独立系统,和现有的客服第三方机器人的厂商竞争没有任何的优势。

本文由 @小莲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作者头像

AI前线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技术报道,深入解析AI发展趋势与应用场景

246篇文章 1.2M阅读 56.3k粉丝

评论 (0)

用户头像

这主意不错,人人都能参与产品思考!

用户头像

哈哈哈哈,这主意太搞笑了,但支持支持,大家一起玩!

用户头像

感觉这主意有点离谱,但支持一下,毕竟人人都能参与嘛!

用户头像

这简直是天才主意,未来的产品都是我们创造的!

用户头像

别逗了,人类都要被产品统治了,有点可怕!

用户头像

谁说产品只有设计师?咱也能参与,这才是真理!

用户头像

感觉要被产品取代,有点害怕,但还是支持!

用户头像

厉害了!这才是真正的用户思维,太有前瞻性!

用户头像

赞!这绝对是人类进化方向,我们才是产品!

用户头像

嘿嘿,我感觉我们人类要被淘汰了,有点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