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热点 11小时前 54 阅读 0 评论

给奶牛带AI项圈,干成10亿美元独角兽!Halter是怎么做到的?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发布了 106 篇文章

谁能想到,给奶牛戴上 AI 项圈,竟能催生一家估值 10 亿美元的独角兽企业?新西兰公司 Halter 就做到了。它将 “AI 项圈 + 太阳能信号塔 + 手机 APP” 相结合,打造出虚拟围栏与远程牛群管理平台,让牧场主只需在手机上轻点操作,就能完成赶牛、轮牧规划、健康监测等工作。这套系统不仅能为牧场每周节省 20-40 小时人工,还能提升 25% 的牧场承载力和牛奶产量,投资回报率高达 30-50 倍。本文将深入解析 Halter 如何凭借这一看似简单的智能硬件,解决传统畜牧业的痛点,在资本遇冷的农牧业科技领域逆势崛起,以及其背后独特的技术逻辑与商业策略。

谁能想到,给奶牛戴项圈也能干成独角兽?

这不是段子,而是新西兰独角兽Halter的真实故事。

它靠一条智能项圈,让奶牛“听话”、牧场省人、牛奶增产,在全球农牧业劳动力短缺的当下,成了资本眼中罕见的确定性生意。

在传统牧场里,每一头牛的管理都仰赖人力与经验。而 Halter 让牛自己“说话”——通过实时追踪运动、反刍、发情、异常行为,AI 自动预测疾病、优化轮牧,并将原本每天骑摩托赶牛的工作,变成App上几秒完成的操作。

不只替代围栏、节省人工,更用“每周省40小时人工、产量提升25%、ROI高达50倍”的硬数据,给整个行业打了个样:能帮客户赚钱的AI,哪怕是套在牛脖子上,也有资格收租。

最近,Halter刚刚以10亿美元估值融资1亿美元,成为新西兰科技圈最耀眼的独角兽之一。

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个不一样的智能硬件生意。

01 给奶牛戴的“Oura”

到了2025年,农牧业科技风险投资疲软,然而机器人和智能田间设备领域却逆势而上,持续成为资本关注的亮点。

这背后,是农民正被一系列难题困扰:全球都缺农牧工、成本上涨,与此同时,消费者对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关注。

其中,畜牧业管理痛点尤为突出:传统围栏费钱、灵活性差,对草皮环境伤害较大。更棘手的是,牛群健康管理高度依赖人工观察,极易错过最佳干预时机。

如果说Oura戒指是优化个人生命质量,Halter项圈则是在优化牛群的生命质量,从而提升了牧业生产效率。

新西兰公司Halter的解决方案:通过“AI项圈+太阳能信号塔+手机APP”的组合,为牧场主打造虚拟围栏与远程牛群管理平台。

只需在APP上轻点几下,用户即可设定虚拟放牧边界、规划轮牧路线,并实时监控每头牛的健康指标。

以前每天骑摩托赶牛3小时,现在手机一点,牛群自动移向新鲜草场。

那么,虚拟围栏如何运作? 其核心在于项圈的智能引导。

当牛接近虚拟边界时,项圈会发出渐进式音频警告或极轻微电脉冲(其强度为0.18焦耳 ,约为传统电网的1%),以每头奶牛的精确kg/DM设置中断,结合运动传感器驱动牛群移动。

绝大多数奶牛能在一天内快速适应这套系统,并显著提升后续行动的预测性与可控性(来源:塔斯马尼亚农业研究所)。

这套系统的价值远不止替代围栏。

Halter数据显示:不同规模牧场平均每周可节省20-40小时人工,劳动力需求降低30%;同时牧场承载力提升25%,牛奶产量增加,带来30-50倍投资回报率。精准的轮牧管理还减少了氮肥过度施用,降低环境负荷。

北部地区养殖户James Parsons应用首月即实现牧场利用率跃升21%;而丰盛湾的456头奶牛场,仅轮牧环节每日就省下3小时劳力。

更深层的技术突破源于其AI分析引擎Cowgorithm™。

该系统通过持续学习项圈采集的运动、反刍与休息数据,识别行为异常(如产犊征兆、疾病早期症状或应激反应),并自动推送预警。它能生成实时牧场优化建议,例如“3号围场放牧不足,建议轮换”或“78头奶牛未跟随牛群移动”,将被动响应升级为主动决策支持。

玛纳瓦图乳品厂的Mat Hocken谈道,他的920头奶牛场借助Halter显著降低了跛行率,疾病发现提前数天。

在这个看似小众的市场,Halter实则面临激烈的竞争,Agersens、Vence等公司都提供虚拟围栏和远程牛群控制功能。与他们相比,Halter在精细化管理方面有更明显的优势:

自研算法+太阳能信号塔,降低对蜂窝网络的依赖,适配偏远牧场环境;

深度集成管理功能,如健康预警与牧草分析。

02 猫狗花草都能用,AI硬件的垂直场景突围

Halter如何在一群最讲实际的牧民中间掀起一场“AI项圈”的旋风?

1)把第一批用户案例讲成“隔壁老王的事”

Halter的第一批用户只有十几家,但公司把每家都拍成了小纪录片:

丰盛湾的Sherrie夫妇对着镜头算账:“省下的时间够去学校接孩子”;

玛纳瓦图某牧场主把跛行率下降50%的截图贴到脸书农场群里,配文“数据比兽医先到”。

这些片子没有一句豪言,却句句落在“少加班、多产奶”的牧民痛点上。Halter再制作30s小视频投放,年轻牧场经理刷手机时就能看到同行现身说法。

2)先试后买”,让观望者先养50头试试

Halter的销售代表把皮卡开进牧场,拎出50个项圈宣称“免费装免费拆,30天之后你觉得不值,我原样拉走”。试用期内,系统每天推送牛发情数量和轮牧情况的短信。

一周之后,大多数牧民会主动要求剩下的300头也装上。

3)ROI计算器,把技术黑话翻译成现金收益

Halter 的宣传册没有深奥的算法名词,只有三行粗体数字:牧场利用率+25%、人工时间-3小时/天、跛行率-50%。

公司把这套ROI计算器放在官网首页,牧民输入相关信息,立刻得到一年省多少钱的预测。数字一旦和自家账本对上,再保守的牧民也愿意掏信用卡。

4)让合作社和银行一起背书

新西兰的奶农大多把牛奶卖给恒天然,贷款用澳新银行。Halter先后与这两家签下合作协议:

恒天然把Halter的草图利用率数据接入自家的“可持续牧场”评级,用高分换溢价合同;

ANZ 推出“Halter专项贷”,安装项圈可享0.5%利率折扣。

一夜之间,原本观望的牧户发现:装Halter不仅能多赚钱,还能便宜借钱——技术营销就此变成了金融杠杆。

有意思的是,2024年Halter登陆美国,广告词只改了一个地名:“加州奶农每天节省3小时”。

公司先在加州图莱里县租了300英亩示范牧场,重现新西兰Demo Day,再把加州理工州立大学的学生请来拍短视频:“00后牧场经理的一天”。

一样的试用套路、ROI计算器、推荐返现,只是短信提醒从英文变成了西班牙文双语版。三个月后,加州最大的奶牛合作社便把Halter列入“推荐技术清单”,复制了新西兰的金融杠杆路径。

一套项圈系统动辄数万美金,Halter 却把它拆成每头牛每月7美元的订阅费,含硬件、软件、维修。牧民不再担心设备过时,只当是多请了一个24小时不休息的“数字牛仔”。

不得不说,Halter创始人作为一个在新西兰牧场长大的孩子,还是太懂乡亲们了。

Halter于2016年由Rocket Lab前机械工程师Craig Piggott在新西兰创立,如今它在新西兰、澳大利亚和美国拥有200多名员工,并与18个州的150名牧场主合作管理20万头牛。

它将利用新一轮融资的资金来加速其在美国的扩张,瞄准美国9000万头肉牛存栏。

从牲畜行为管理到作物生长优化,一批聚焦垂直场景的创新硬件正快速崛起。这些设备有三个技术共性:

①物理世界数字化:通过传感器将动物生理或植物状态转化为可分析数据;

②边缘智能决策:在设备端实时处理高价值信息(如疾病早期信号);

③轻量化人机交互:以APP、语音等低门槛方式服务农业从业者。

接下来看一些具体的案例:

(1)用于牧场的奶牛和肉牛

【摄像机+步态分析CattleEye(已被EA收购)】专注于牛跛行与步态分析,无需搭配可穿戴设备,通过部署摄像头捕捉画面,结合深度学习算法,对其行走姿态、步频等特征进行实时解析。产品监控超过15万头牛,公司年收入约为170万美元。

【可吞咽AI硬件Moonsyst】内置传感器能监测体温与活动行为,当检测到异常时自动预警,可AI分析数据。已筹集大约42万美元。

【AI早期疾病检测平台Connecterra】可兼容可穿戴设备,通过对动物活动量、生理指标等信息的整合分析,提前识别疾病征兆。

【早期疾病检测应用Quantified Ag(已被默克收购)】基于视觉技术、AI算法分析监控影像,能够自动标记咳嗽、呼吸急促等迹象。

(2)用于宠物猫狗

【AI宠物说话按钮FluentPet Connec】基于按钮的通信板,集成大模型来解释按钮组合并生成更丰富的语言或响应。今年5月的电商完成1483笔订单,收入约为10.7万美元。

【自动训犬舱Companion.ai】带摄像头的固定设备、零食分配器、扬声器。可AI生成个性化的训练计划、例程,甚至语音响应,根据实时行为与宠物互动,月费49美元。公司已筹集1400万美元风险投资。

(3)用于种植业

【蓝白自主拖拉机大模型Fieldin】将传统拖拉机升级为具备高度自主决策能力的智能机器人,已经在加州和华盛顿州的15万英亩果园中成功运行了超过5万小时,覆盖了杏仁、葡萄、苹果、蓝莓等多种作物。

【智能喷雾器机器人Verdant】以筹集4600万美元A轮融资,将拓展精密喷涂工具。

文/朗朗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乌鸦智能说】,微信公众号:【乌鸦智能说】,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106篇文章 13712阅读 58654粉丝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