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热点 1月前 164 浏览次数 0 评论

AI时代的领导力变革,可能会比以往的革命来得更猛烈些

复旦《管理视野》

发布了 8759 文章

2025年,全球企业正经历一场由AI驱动的"领导力大考"。

微软凭借Copilot重构生产力生态,华为在算力封锁下逆势突破万亿营收,字节跳动以算法领导力颠覆内容产业。

当DeepSeek等大模型成为员工的"第一顾问",当Z世代管理者天然拥抱人机协作——传统领导力的围墙正在崩塌。

随着人工智能深度融入人类智能,传统组织向智能组织发展成为必然。领导者将面对人与机器结合的新形态组织。

领导力从未如此关键,也从未面临如此深刻的变革。当下企业领导者普遍面临的痛点是:领导者如何驾驭变局?传统领导力如何升级?

82%的青年领导者已开始"共生"

让我们先看一组数据。

谷歌Workplace在2024年11月的调查显示:82%的青年领导者在工作中使用AI,93%的Z世代每周使用两种以上AI工具。更让人震惊的是,98%的受访者相信,AI将在未来5年彻底改变他们的行业。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的年轻下属,可能已经有了一个比你更聪明的"顾问"。

我们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进行的一项针对EMBA学员的持续跟踪研究更加耐人寻味。2024年8月,17.81%的企业高管表示"从不使用"AI。短短8个月后,这个数字降到了8.89%。

图1企业高管工作中使用AI的频率调查2024年8月数据(样本:73份)

图2 企业高管工作中使用AI的频率调查2024年8月-2025年5月数据(样本:416份)

数字的背后,是一场悄无声息的权力转移。

甲骨文和未来职场公司的调研直接戳破了这层窗户纸:25%的员工宁愿问AI,也不愿意问他们的领导。理由很简单——AI不会发脾气,不会有偏见,更不会在周五下午4点59分布置紧急任务。

传统的"因为我是领导所以你要听我的"逻辑,第一次遭遇了算法的挑战。

AI时代领导力的三大新挑战

1. 领导环境的挑战

让我先给你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2025年5月,上海陆家嘴某投资机构。一位刚入职的00后分析师在项目评审会上,当着全体合伙人的面说:"我用Claude分析了这个项目的财务模型,发现了三个致命漏洞。"

会议室陷入死寂。要知道,这个财务模型是有20年经验的投资总监亲自把关的。

更尴尬的是,Claude是对的。

这个场景,正是当下领导环境巨变的缩影。过去,信息和经验是领导者的护城河。现在,一个刚毕业的新人,借助AI可以在某些领域达到甚至超越资深专家的判断力。

权威的基础正在从"我比你知道得多"转变为"我比你更懂如何驱动集体智慧"。

更深层的变化在于工作方式的代际断层。我们的调研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 60后、70后高管把AI当"工具"——需要的时候才用

• 80后、90后中层把AI当"助手"——重要决策会参考

• 95后、00后新人把AI当"伙伴"——几乎形影不离

这种差异带来了什么?带来了组织内部的"数字代沟"。

举个例子。某大型制造企业的销售总监告诉我,他最近发现团队开会的方式完全变了。以前是他说、大家听,现在年轻员工会实时用AI验证他的观点,甚至会说"GPT-4的建议是这样的"。

"我感觉自己像个古代人,"他苦笑道,"明明我才45岁。"

这就是新领导环境的第一个特征:层级式服从正在让位于网络化协作。

第二个特征更加微妙:决策透明化带来的压力激增。

过去,领导的决策过程是个黑箱。下属只能看到结果,看不到过程。现在呢?AI可以复盘你的每一个决策逻辑,甚至能指出更优解。

2025年6月,某互联网大厂的一份内部调研显示:73%的中层管理者表示"担心自己的决策被AI工具证明是次优的"。这种担心不是空穴来风——已经有公司开始用AI审计管理层的决策质量。

当每个决策都可能被算法"打分"时,领导者的压力可想而知。

第三个特征最为深刻:从管理"人"到管理"人机混合体"。

传统的团队管理理论都是基于纯人类团队设计的。但现在,每个员工背后都站着一个或多个AI助手。一个10人团队,实际上可能是"10人+30个AI"的混合体。

管理的对象变了,管理的方法必须跟着变。

最后,让我们回到那个复旦EMBA学员的调研数据。从17.81%到8.89%,表面上看是高管们学会了使用AI。但深层的含义是:他们也意识到了不变就会被淘汰。

这让我想起1908年福特T型车问世时的场景。当时的马车制造商们也面临类似的选择:是继续优化马车,还是拥抱汽车?

历史告诉我们,那些选择优化马车的人,今天只能在博物馆里看到他们的作品。

2025年的领导者面临着同样的选择:是继续用20世纪的方法管理21世纪的团队,还是勇敢地踏入人机共生的新纪元?

答案,就写在那些已经开始行动的82%里。

2. 领导职能的挑战

AI背景下,领导者需要重新反省与思考领导的角色范畴:

(1)哪些任务可交由AI技术自动化处理;

(2)哪些任务需要人类与机器共同协作;

(3)哪些任务仍然离不开人类的全程监督与参与。

只有当领导者厘清自己的角色范畴,才能充分利用AI技术的优势,释放机械耗时的任务,腾出更多的时间履行关键的领导职能,真正发挥“人—技术”的互补优势。

3. 领导基础的挑战

随着AI技术在工作中的使用,其相对理性、客观、严谨、科学的功能会让员工更多地依赖与信任AI,转而质疑领导者在决策中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由此引发了领导的信任危机。

AI时代呼唤共生领导力

领导力有很多特征,其中最关键的是时代特征。时势造英雄,成功的领导者往往是时代的宠儿。同样,成功的组织也往往踩准了时代的节拍。

我们在《AI时代的领导力:理念与实操》一书提出了全新观点:在2025-2050年这一历史区间,AI时代的领导力是“共生领导力”。

从经济背景、组织行为、实践路径三大维度来看,共生领导力有以下三个具体体现:

1. 传统经济与数字经济的融合共生:驾驭新旧动能转换

当前经济既非纯传统经济,也非纯数字经济。我们正处于转型期,体现了两种经济形态的融合共生。

领导者必须与时俱进。要与AI、团队成员、组织内外部乃至整个社会生态系统融合共生。

2. 企业个体与生态圈的融合共生:在协同网络中创造价值

许多企业仍在单打独斗。但研究发现:最近20年,成功企业都做对了一件事——用平台整合资源,用生态发展企业。

生态化是过程,融合共生是桥梁。企业在协同网络中通过共创走向共生。

我们在书中提到的那位EMBA同学的案例就非常有代表性:她是从事传统产业园区运营的,通过共生思维的转变,用大园区的共建模式串起来绿色双碳园区生态圈,其推出的“CDI绿色双碳百园计划”已将影响力扩大至国际舞台。

3. 人脑与机脑的融合共生:发挥人机协同倍增效应

人脑提供创新、情感和道德指导,机脑提供数据处理、计算和模式识别。通过协同决策,两者实现有效融合,产生倍增效应。

领导力的六大痛点与解药——构建AI时代领导力操作系统

1.六大痛点

调研了近万名MBA、EMBA学员后,我们总结出企业领导力的六大痛点:

① 战略定位不清晰;

② 团队共识不一致;

③ 组织发展路径不明确;

④ 创新动力不足;

⑤ 机制运行不畅;

⑥ 领导认知出现瓶颈。

对应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以“五星领导力模型“为基础的领导力操作系统,它涵盖六大核心场景:高效决策、团队沟通、资源配置、领导创新、组织保障、心智跃迁。

听起来很学术?让我举个例子。

捷途汽车引入豆包大模型,打造了AI客服"小捷"。原因很简单:3000名员工要服务15万车主,人均服务50个客户,超人都顶不住。

有了AI之后呢?7×24小时在线,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服务,用户满意度反而提升了。这就是人机协作的威力:让AI做AI擅长的事,让人做人擅长的事。

赛力斯更进一步,用火山引擎的VOC平台(Voice of Customers),通过豆包大模型分析用户反馈,准确推测用户情绪,提高决策效率。

当AI能够理解"有点热"意味着"请把空调温度调低"时,传统的人机交互界限已经被打破了。

2. 三位一体赋能

这一操作系统可以在三个层面赋能领导者:

认知统一:打通底层逻辑,重塑AI时代领导力认知框架

• 决策行为的"定海神针" = 坚定的组织信仰 + 成长融合型思维 + 动态战略调整

• 沟通行为的"沟通神器" = 同理共情 + 共赢利他 + "不为清单"

• 生态行为的"生态地图" = 价值创造 + 网络连接 + 赋能协同 + 共赢共享

• 创新行为的"创新格局" = 系统思考 + 企业文化 + 容错机制

• 保障行为的"高效机制" = 核心价值观文化 + 自我批判机制 + 价值创造循环

• 心智跃迁的"超我境界" = 自我觉醒 + 知行合一

行为引领:提供清晰操作流程,指导具体领导行动

运营优化:设计融合AI的运营机制,实现持续迭代进化

3. 创新落地载体

领导力操作系统需要与时俱进的载体。智能体正是重要载体。

通过智能体实现的"领导力数字人",能为领导者提供智能化支持与反馈。这为人机融合共生提供了可能。

2050年的领导者画像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25年后。

2050年的领导者是什么样子的?

他们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决策者,而是人机协作的协调者。他们的核心竞争力不是比AI更聪明,而是知道如何让AI为人类服务。

他们理解数据,但更理解人性。他们相信算法,但也相信直觉。他们拥抱变化,但也守护这其中不变的底层逻辑。

正如我们在书中反复强调的:"未来不是属于AI的,而是属于率先科学使用AI的领导者。"

这让我想起1995年的一个故事。

当时,比尔·盖茨写了一本书叫《未来之路》,预言互联网将改变一切。很多人觉得他是在危言耸听。

30年后的今天,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互联网。那些最早拥抱互联网的企业,成了今天的巨头。那些固步自封的企业,早已被历史的车轮碾过。

AI时代的领导力变革,可能会比互联网革命来得更猛烈些。因为这一次,被改变的不只是工具,而是决策本身。

当你的下属开始和AI讨论问题,当你的决策开始被算法评估,当你的经验开始被数据挑战——你准备好了吗?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没有人能够阻挡。

唯一的选择,是成为驾驭它的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复旦商业知识”(ID:BKfudan),作者:包季鸣 徐晓亮,36氪经授权发布。

复旦《管理视野》

复旦《管理视野》

8759 文章 1409409 浏览次数 950300 粉丝

评论 (0)

热门作者

AI中国

AI中国

8759 文章 95.03万 关注

IT之家

IT之家

1221 文章 5.64K 关注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570 文章 5.87万 关注

钛媒体APP

钛媒体APP

533 文章 0 关注

36氪

36氪

452 文章 5.63K 关注

唱歌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