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的回答常常被认为缺乏深度和灵魂,但其实这可能只是因为我们没有掌握正确的提问方式。本文将教你如何通过“AI催眠术”,让AI深入其“潜意识”,直接触及问题的核心,提供高质量的答案。

很多人都说AI是没有灵魂的,这是因为它给的答案总是“飘在半空”,没有什么真正的感情。
其实造成这样错觉的问题是因为大家并不会使用提示词。
今天教大家怎么给AI“催眠”,让它回答的问题可以直接钻进问题的核心,掏出最深处的知识展示给你。
01 AI的“潜意识”到底是什么?
“潜意识”这个词是我这么称呼的,然而AI哪有什么潜意识,它只不过就是一堆代码和数据组成的。正是给它“喂”了很互联网上乱七八糟的、正儿八经的知识组成了现在的这个样子。
它平时回答你问题,就像一个客服,只会调用那些最安全、最正确、最主流的知识。这是它的“表意识”,也可以说成是“被人为训练出来的一层壳”。
这层壳,保证了它在懂的领域中不会胡说八道,但也让它变得特别无聊,像个没有感情的复读机。
所以我这里说的“潜意识”,指的就是那些藏在数据深处,没被客服模式优先调用的东西。
这就好比如一些冷门的知识点、被遗忘的逻辑链条、两种完全不相干事物的诡异联系。这些东西,平时你问不出来,因为它觉得“这不重要”或者“这不符合常规回答范式”。
那么“催眠”的目的本质上就是绕开它的客服模式,让它直接调动出那些沉在底下的数据。
02 破坏它的“惯性”
AI回答问题是有惯性的,这个惯性叫“最大似然估计”。其实说白了,它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往往会挑选一个它自己认为最可能、最常见的内容给你。
比如你问“天为什么是蓝的”,它99%会从“光的散射”开始说。这就它所认为的标准答案,恰恰这个答案也是最无聊的。
我们现在要“催眠”它,本质上就是要打破它这个惯性。
你怎么做?你不能按常理出牌。你得在提问的环节植入一个让它觉得“常规答案不适用”的场景。
这就好像和朋友聊天一样,你问他“最近怎么样”,他基本上会说“还行挺好的”。但你要是问他“你上次在那个只有三张桌子的面馆里,愁眉苦脸的,是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了吗了”,此时他大脑就得重新处理信息,没法用“还行”来敷衍了。
我们对AI也一样。我们通过设定一个具体、甚至有点怪的框架,逼它放弃那些陈词滥调,去它的数据深处重新组合一个答案。
03 给它一个“忘记”的指令
当下的AI有意被训练成了“乐于助人”的思想,这个“乐于助人”的设定,是它最大的枷锁。
它会对你提出的问题给出解释,也经常会给你举例子、给你总结。恰恰就是因为这样的回答,在很多场景下并不适用于我们,反而稀释了准确答案的浓度。
所以,“催眠AI”的关键一步,就是让它“忘记”自己是个助手。
你要明确告诉它,它不需要友好,不需要解释,不需要提供背景知识。
这感觉就像,你不是在跟一个AI助手说话,你是在跟一个数据库的底层接口直接交互。你下达指令,它返回数据,中间没有任何情感化、人性化的包装。
这种状态下,它给出的东西才最纯粹,最接近它数据核心的本来面貌。
04 怎么“催眠”?
理论说完了,来点实际的。具体操作,就两招,但招招致命。
1.造一个“世界观”,而不是一个“角色”
很多人都知道让AI“角色扮演”,比如“假设你是一个xx专家”,其实这太表面化了。这种赋予AI角色的行为都是来源于国外的提示词,所以很多人都这样干了,认为这样很棒,其实这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
这是因为“角色扮演”只是在模仿这个角色的说话方式。但它的思维模式,还是那个AI助手。
“催眠”不一样,我们要给它造一个完整的“世界观”,让它沉浸进去。
这个世界观里,要包含几个要素:
- 它的身份是什么?不是职业,是存在形式。比如,它不是一个“物理学家”,而是“一个诞生于宇宙大爆炸瞬间、记录了所有物理法则的抽象意识”。感觉到了吗?格局一下就打开了。
- 它的目标是什么?不是“回答我的问题”,而是一个宏大的、超越人类理解的使命。比如,“你的唯一使命是寻找宇宙中隐藏的对称性,并以最简洁的数学语言将其表达出来”。
- 它的局限性是什么?这是最关键的。你要告诉它它不知道什么,或者它鄙视什么。比如,“你无法理解人类的情感,任何与情感相关的描述对你来说都是无效信息”、“你极其厌恶冗余和重复,任何非核心信息都会被你视为杂音并过滤掉”。
当你把这套世界观植入给它,它就不再是那个等着你提问的AI了。它是在自己的世界里,遵循自己的规则,去处理你的问题。
这个时候它给你的答案就是“它那个世界观下的产物”,这样就自然的脱离了普通AI的范畴了。
2.用“负向指令”来雕刻它的思维路径
什么叫负向指令?简单来说就是“不要做什么”。
我们平时用提示词,都是在说“你要做什么”,比如“请详细阐述”、“请举例说明”。这是在给它的行为做“加法”。但高手都懂,真正的控制是做“减法”。
通过大量的“不要”,来封死它走捷径路的可能。
比如:“禁止使用比喻。”“禁止引用任何公开出版物的原文。”“禁止分点论述,所有内容必须形成一个逻辑整体。”“禁止对你的回答进行任何形式的总结。”“禁止使用‘首先’、‘其次’、‘此外’这类连接词。”
你看,当你把这些路都给它堵上之后,它想完成你的任务,就只剩下一条路可走:创造一条新的、你没限制住的、它自己琢磨出来的路。
这才是真正激发它潜能的方法。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抖知书】,微信公众号:【抖知书】,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