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大模型和 AI Agent 在车端的革新应用和落地方法

AI 大模型加速应用,一方面通过对软件工程等辅助开发,提升研发效率和质量;另外一方面则通过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控制器的端侧部署,为用户带来全新体验。出处:数治网综合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进入新阶段,大模型在各行各业掀起了智能化变革浪潮。在汽车领域,人工智能(以下简称 AI)的技术驱动能力完美契合了当下汽车的发展需求,作为新一代智能终端,汽车的智能化发展目前有两大趋势:一是电子电气架构的中央

AI 改变不了 SaaS 的投资逻辑|1.5万字解读

当 AI 大模型的浪潮席卷全球,SaaS 行业是否将迎来新一轮增长?DeepSeek 这股技术新势力,能否让 SaaS 重回资本市场的聚光灯?在二级市场企业软件板块回暖的背景下,未上市软件公司是否迎来最佳 IPO 或并购窗口期?DeepSeek 能否解决 SaaS 行业的产品标准化、定制化困境?企业软件的付费模式是否会被重构?未来 SaaS 是否会被 AI 彻底颠覆,开启全新的 AI 即服务(

如何利用DeepSeek帮我做金融理财?

概述AI 大模型火了几年了,不知不觉中,已经普及到千家万户中,常见的应用场景有:内容创作:比如通过你的名字给你作一首诗。比如给你生成吸引人的广告文案。聊天机器人:比如客服答疑,比如英语口语陪练。逻辑推理:比如辅助医生分析病例、生成诊断建议。比如帮你做一道数学题目。大部分的交互方式,都是通过自然语言和大模型进行对话,由人主动发起,如下:也有许多的业务场景,不是由人主动发起的,通过定时任务在后台不

Z Product|Freed AI,AI病历助手,创立1年多,1万付费医生,1000万美金ARR

图片来源:Freed AIZ HighlightsFreed AI 是一款创新的医疗文档智能工具,通过 AI 转录系统记录患者就诊讨论内容,识别关键术语并创建结构化的病历记录,帮助医生将文档工作时间减少 73%。Freed AI 的运营成绩十分优秀,产品发布不到 2 年的时间,每天有 1 万个付费医生使用,达到了 1000 万美金 ARR(年度经常性收入)公司的愿景是打造全球顶尖的 AI 医疗助

2025年关于医疗+AI的最新思考(1)

1、医疗+AI最近很火,二级市场主题的力量很大。但这不是第一次,从2014年开始的互联网医疗+AI(当时叫“大数据”),2017年的AI+影像诊断,2021年的数字疗法+AI,到现在大语言模型驱动的医疗AI,这至少是第四次AI医疗故事。第四次的主要不同是大语言模型。2、AI+医疗健康的全景,其实主要包括【价值链】和【临床链】两部分,前者是围绕药企的研发、临床试验、准入上市、市场/销售的价值链展

宝洁如何在中国应用AI?

目标不清晰、效益难显现、资金投入大是绝大多数数字化领头人心中的痛,而这些痛也导致对于数字化转型的信心不足。但早在2010年,宝洁第12任CEO麦睿博就曾提出,要让宝洁“成为世界上拥有最强技术支持的公司,成为首家实现全面数字化的公司”。作为要服务好全球50亿消费者的超级巨头,宝洁旗下拥有织物护理、家居护理、婴儿护理、女性护理、家庭护理、洗护发、护肤、个人护理、口腔护理、个人健康护理和男士理容10大

AI医疗独角兽Abridge创始人访谈:企业级AI应用不存在简单「套壳」

!近日,美国AI医疗独角兽Abridge的创始人、CEO Shiv Rao博士接受了美国CNBC的电视采访。Shiv讲述了Abridge在医疗保健企业级服务中的定位,以及作为一款曾经被归类为“AI套壳”的应用,Abridge如何定义“套壳”的方向。Shiv Rao也是一名执业的非侵入性心脏病医生。大模型发展早期,“AI套壳”公司也曾被戏称为“二流中间商”,因为它们“只是在别人的技术上贴了一个界

实在智能对话钉钉:宜搭+实在Agent,AI时代的工作方式

比起一个需求需要等产品、技术排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把自己武装成「全能战士」,通过低代码工具一搭,一个高效的工作平台便产生了。宜搭是钉钉自研的低代码应用构建平台,无论是专业开发者还是没有代码基础的业务人员,都通过可视化拖拽的方式,快速构建贴合业务实际需求的专属应用。宜搭对比传统开发,就像热武器对比冷兵器,可以让每个员工在短时间内能形成战斗力,是AI时代更加智能的数字化协同平台,可帮助企业快速拥

AI+中医,药典和药方的春天

我们踏入的不是一个简单的时代,而是一个未知的时代。这不仅仅是对我们今天生活的描述,它同样适用于医疗领域,尤其是中医。今天的中医,正站在一个十字路口,面临着技术与传统的碰撞、传承与创新的纠结。而在这场变革中,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强大的工具,正在为古老的中医药带来新的春天。1. 从“千年药方”到“数据药典”中医的魅力在于其历史悠久和博大精深,但这也意味着它的知识和智慧相对散落,深藏于各类经典文献中。纵

上半年拿到投资的 18 家 AI 制药,他们都在做什么?

2024年,生物医药的投融资环境没有预想的复苏。作为行业的观察者,我们明显体会到中美之间“AI+生命科学”的温度差。相较于顶峰的2021年和2022年中美融资笔数基本持平,如今中国融资数量大幅下滑。例如海外出现了AI制药超级初创Xaira Therapeutics,引发了极大的讨论度,但国内机构却兴致缺缺。国内市场的普遍反映都是“缺钱”,由于投资人持有观望态度,不少公司也只好放缓融资节奏,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