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I能交付一切结果,我们为什么反而开始沉迷「过程」?
content creator工作内容,内容创作能力,短视频内容创作 图文教程

当AI能交付一切结果,我们为什么反而开始沉迷「过程」?

AI中国 AI中国 1 months ago 218 阅读
4.8 (1280 Rating)
15,328 People learned

 

我们正处在一个充满未被定义的新可能性的时代。

过去,我们对产品的认知主要有两个方向:

一类是以短视频、游戏为代表的内容消费品,其核心是为用户提供“情绪价值”;另一类是效率工具,以SaaS产品为主,它们属性明确,逻辑严谨,帮助我们完成特定任务,但使用过程往往是枯燥的,我们很难说“享受”其中。

但AI时代的到来,似乎在两者之间催生了一些奇妙的化学反应。

创造的“过程”,正成为一种新的情绪价值

我们看到,许多AI Agent或相关应用,正在发掘一种过去被严重忽略的价值——创造过程中的情绪价值

以往,情绪价值似乎只能通过消费内容来获得;而现在,在创造的过程中,我们同样能体验到巨大的愉悦和满足。

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是,过去那些需要长时间学习专业技能才能完成的事,比如编程、设计,现在借助AI,普通人也能“一键完成”。 这种瞬间跨越巨大门槛的乐趣,是前AI时代无法想象的。

这种感觉,在探索AI coding的过程中尤为明显。

写代码本质上是追求强确定性的,但在与AI协作时,体验完全不同。有用户将其形容为“玩老虎机”——你向AI提出需求,却无法预知它会生成怎样的结果,可能是惊喜,也可能是失败。

正是这种“随机性”和“不确定性”,让我们在创造中感受到了一种上瘾般的快乐。 它打破了传统工具的枯燥,注入了类似游戏的“稀缺循环”机制,驱动着我们不断调整、不断尝试,沉浸其中。

这是一种全新的体验,我们或许称之为“AI编程”,但它真的是编程吗?使用者甚至没有直接与代码打交道。它更像是一场激发创造力的游戏。

就像一些AI产品的创始人所分享的,他们的目标是激发更多人的创造动力。创造一个可能没什么实际用途的玩具,或者一个好玩的网页,这件事本身就是有价值的。 用户在完成它的过程中,就已经获得了满足感和情绪价值,结果能否解决实际问题,反而不那么重要了。

这是我们过去在谈论“工具”时,从未在意过的维度。

当AI交付结果,我们开始珍视过程

这引发了一个更深层的思考:创造的本质是什么?

创造包含两个阶段:过程与结果。

在AI之前,我们极度关注创造的结果。我们欣赏一幅画,阅读一篇文章,目光都聚焦在那个最终完成的作品上,因为创造的过程往往门槛高、周期长,不为外人所道。

但现在,情况变了。当无数“结果”可以由AI直接生成时,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过程”的意义。

我们可以做一个思想实验:假如你闭着眼睛听一场演唱会,而台上的演唱者和乐队都是AI,这会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这让我们思考,过程本身,或许就是结果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虽然AI可以交付结果,但它无法交付人类的体验过程。 这个过程,需要我们每个人亲身去探索、去感受。就像前面提到的AI coding,我们享受的并非是成为了程序员,而是那个将想法变为现实的、充满惊喜的创造旅途。

“AI生成”,一个正在失去意义的标签

随着AI生成内容的普及,一个常见现象是,人们热衷于辨别:“你这是不是AI写的?”

坦白说,AI生成的内容确实存在一些表达的特征。比如,在无特定引导时,它偏爱在标题中使用冒号,频繁使用双引号来强调特定含义,加粗和破折号的运用也比一般人更多。作为一个高频使用者,我们往往能敏感地察觉到这些“AI味儿”。

但我想说的是,我们去区分内容是否由AI生成,这件事本身可能毫无意义。

首先,你大概率区分不了。这些特征很容易被隐藏,更何况如今的创作早已是人机协作的产物——部分是AI生成、人类修改,部分是人类起草、AI润色,你如何能清晰地划出那条界线呢?

其次,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当我们阅读一篇文章时,我们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如果你的目标是从中获取信息与价值,那么关注内容本身就足够了,何必纠结于它的创作者是谁、创作方式如何?当结果本身有意义时,过程的归属权又有多重要呢?

这让我们回归到对艺术品、对内容意义的本源思考。随着AI技术的爆发,我们对于“意义”本身的定义,或许也需要一次认知升级。

推荐一篇GPT-4o的吉卜力绘画热潮的时候,一个医生写的一篇文章,很有启发。《她的外袍颜色

过程导向 vs. 结果导向

基于以上思考,我认为未来的AI产品,可能会分化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主张。

第一种,过程导向:为用户提供创造中的快乐。
这类产品,核心在于让用户享受过程中的随机性、上瘾感、分享欲和趣味性。这是AI时代初期,我们未曾预料到的巨大价值。当人参与到创造的过程中,过程本身就充满了魅力。

第二种,结果导向:极致的效率与自动化。
这类产品,以工作场景的Agent为主,追求的是稳定、高效、精准。用户对过程的关注,并非为了享受,而是为了监督,为了确保AI的每一步都走在正确的轨道上,最终交付一个值得信赖的、确定性的结果。

所以,即便两款产品都被归类在同一个赛道(比如“AI coding”),但它们想为用户创造的价值,可能是完全不同的。

AI的价值与定义的困境

最后,是一些碎片化的思考。

1. 懒惰是天性,便携性是核心价值。
只要能让用户少操作一步,就能带来巨大的价值和用户惯性。AI搜索,本质上只是将信息聚合总结,但它省去了我们逐个点击、自行判断的步骤,体验就有了质的飞跃。Agent产品也是同理,将多步操作简化为一步到位,这种效率提升一旦让用户习惯,就再也回不去了。

2. 打破模态壁垒,释放内容新可能。
过去,文本、图片、音视频等不同内容形态间的转换,成本极高。而现在,AI极大地降低了这一门槛。小说改编成短剧,文章转为播客,变得前所未有的简单。不要小看这种转换,同一种内容,在不同模态下满足的场景和提供的价值是完全不同的。 有人喜欢开车时“听”,有人习惯睡前“刷”,多一种形态,就多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价值空间。

3. 定义的困境,决定了产品的未来。
我们正面临一个窘境:无法用旧地图找到新大陆。我们习惯用过去的赛道和名词去定义新事物,但这恰恰会限制我们的认知。

一款不让你看见一行代码的工具,我们为什么要称之为“AI coding”呢?

它到底应该叫什么?

这或许是AI时代最有趣的地方。我们如何定义一个新事物,最终将决定我们如何去评价它、使用它,甚至是如何去设计它。

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Rating

4.8 (1280 Rating)

Comment (11)

User avatar

AI让“过程”也变得有趣,真让人惊喜!

User avatar

这AI,简直就是个把“过程”玩到极致的艺术家!

User avatar

我感觉我的人生都被AI给调皮了一次,好玩!

User avatar

这AI,简直是把“过程”变成了一场疯狂的派对!

User avatar

这种感觉,简直是把“过程”变成了一场欢乐的冒险!

User avatar

果然,科技总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User avatar

我感觉我的人生都变得更有趣了,AI真会玩!

User avatar

感觉时间都变短了,这AI真是个神奇的捣蛋鬼!

User avatar

别说,我有点上头了,这AI的惊喜还真是让人惊喜!

User avatar

真是太搞笑了,感觉时间都嗖嗖的飞逝了!

睡觉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