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对话四象限:你和AI聊天的方式可能都错了
content creator工作内容,内容创作成本低的原因,ai内容创作 图文教程

AI对话四象限:你和AI聊天的方式可能都错了

AI中国 AI中国 12小时前 191 阅读
4.8 (1280评分)
15,328人已学习

大家好,我是喵七八,正在积极学习AI,探索AI浪潮。

90%的人不会跟AI聊天!

三年前我刚接触AI时,把AI当成搜索引擎,问什么都是:"帮我写个xxx","给我分析一下xxx"。

结果呢?AI给的答案要么太宽泛,要么就完全跑偏。问题不在AI身上,在我,我根本就不会跟AI说话

即使今天,很多做技术的同事,都还在用最原始的方式跟AI交流,就是那种"你帮我做这个,你帮我做那个"的简单粗暴。

就好像去饭店吃饭,跟服务员说"给我来个好吃的"。服务员能给你什么?只能给你推荐菜单上最普通的那几道菜。

AI也一样。你给它的输入越模糊,它给你的输出就越像"标准答案"。

而标准答案,往往就是最没用的答案。

今天,本喵给大家分享一套方法,叫"AI对话四象限"。这套方法的灵感源自心理学中的“乔哈里窗”,听起来很高大上,其实就是把人和AI的认知状态分成四种组合。

简单到你一看就懂,实用到你立马就能用

第一象限:我会,AI也会

这是最舒服的象限。就像你让AI帮你润色文案,优化代码,翻译文档这些。你知道自己要什么,AI也知道怎么做。配合起来,猛如虎。

比如我写公众号文章,初稿写完了,不要简单的丢一句话给AI:
帮我把文章润色一下,降低AI率

AI不是万能的,AI知道怎么降低AI率,但是仍然需要你详细的告诉它怎么做才能做好:

你是一个专业的文本风格转换专家。你的任务是将过于"AI化"的文本转换为更自然、更有人情味的表达方式。具体要求:1.保持所有技术细节和事实信息100%准确2.将正式、模板化的表达改为更口语化、个人化的语言3.打破过于规整的结构,增加自然的变化4.减少以下AI检测特征:  过度使用"首先、其次、最后"等标准连接词  过于完整和对称的段落结构  教科书式的表达方式  过于中性和客观的语调  标准化的总结模式5.增加以下人性化特征:  个人化的观点表达("我发现""我觉得""实际测试中"

这个象限里,AI就是你的提效助手。不过呢,大部分人就停留在这个象限了。觉得AI就应该这样用。其实这只是最基础的用法。

第二象限:我不会,AI会

这是学习象限。你不懂的东西,AI懂。但关键是,你得会提问

我记得刚开始研究AI智能体那会儿,完全一头雾水。我问AI:"什么是智能体?"AI给了我一大堆定义,看完还是懵。

后来我换了个问法:"假如我要做一个客服机器人,智能体技术能帮我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从最简单的开始说。"AI立马给了我一个分层回答,从基础概念到实际应用,一层层往下剥。我一下子就明白了。

这就是分层提问的艺术。不是问"是什么",而是问"对我有什么用"。不是要定义,而是要场景。

这个象限里可以借助现有的工具,比如看到一个看好的图片,你想生成一个类似的,但是不知道怎么写提示词,可以借助 kimi 的提示词专家

把图片喂给它,让它能帮你生成一个提示词,既快又好,然后你再修改:

第三象限:我不会,AI也不会

这是最有意思的象限。探索未知领域,人机共创


前段时间我想做一个AI工具来自动分析竞品文案风格,这事儿网上没现成方案,AI训练数据里也没有。怎么办?

我跟AI说:"我们一起来设计一个方案。我告诉你我遇到的问题,你告诉我可能的解决思路,我们一步步试验。"

就这样,我们俩像合作伙伴一样,一个提想法,一个分析可行性,一个试错,一个总结。最后还真搞出了一套可用的方法。

这个象限考验的是你和AI的协作能力。AI不是万能的,你也不是。合在一起,就可能产生1+1>2的效果。

第四象限:我会,AI不会

这是最被忽视,也是最有价值的象限。

每个公司有很多内部流程,业务经验,这些AI是不知道的。以前我总觉得没办法,AI不知道就算了。直到有一天我想到,我可以训练AI啊。

比如我们团队做项目复盘的套路,我直接告诉AI:"我们公司的项目复盘分三个部分:数据回顾、问题梳理、改进措施。数据回顾要包含用户量、转化率、收入这三个核心指标。问题梳理要分技术问题和业务问题..."

然后我给AI一个项目的基础数据,让它按照我们的流程生成复盘报告。效果出奇得好。

这就是向AI传授独家知识。你的经验,你的方法论,你的行业洞察,这些都是AI数据库里没有的宝贝。教给AI,AI就能帮你放大这些优势

说到底,沟通就是一门技术活

有时候我跟同事们分享这些经验,他们总说:"太复杂了,我就想简单粗暴地用AI。"我就想起刘震云说过的那句话:"说得着,一句顶一万句;说不着,一万句不顶一句。"

跟AI对话也是这样。你说得着,一句提示就能得到完美答案;说不着,问一万遍都是废话。

AI时代,不是要你变成技术专家,而是要你变成一个会"问问题"的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而引导AI释放想象力比想象力本身更关键。

会问问题的人,就是会思考的人。会思考的人,永远不会被AI替代。

从明天开始,试试四象限思维。看看和AI能碰撞出什么火花吧。

看到这里了,如果觉得本喵的文章还不错,点赞、在看、转发三连吧💗!关注本喵,一起探索更多AI实战技巧,在智能时代中乘风破浪吧喵!下次再见啦。


教程评分

4.8 (1280 人评分)

评论 (11)

用户头像

感觉我们跟AI聊天的方式,还是有点套路!

用户头像

感觉跟一个只会背书的家伙打招呼,感觉很奇怪!

用户头像

别逗了,AI根本不懂人类的情感,这都叫聊天?

用户头像

感觉它只是在用数据来欺骗我们,真是太可笑了!

用户头像

这种聊天方式,简直是给AI找了活儿干!

用户头像

感觉就像在跟一个装逼的机器人说话,无聊透顶!

用户头像

嘿嘿,这说明我们人类还没进化到跟AI掰扯水平!

用户头像

没错!它只是在模仿,缺乏真正的思考能力!

用户头像

感觉你说的对,这些聊天框,本质上就是个大回音!

用户头像

哎呦喂,这感觉太对了,AI都是骗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