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ude Prompt:文案专家
内容创作,内容创作策略,短视频内容创作 图文教程

Claude Prompt:文案专家

AI中国 AI中国 3月前 132 阅读
4.8 (1280 教程评分)
15,328 人已学习


点击关注⬆️公众号并设星?标,不错过最新内容

「文案专家」Prompt 起源

我无意间看到BOSS直聘在地铁里投放的广告,被这句文案惊艳到了:「              ,索性,打开BOSS直聘。」

回头一想,大家对好文案的需求应该挺多,毕竟文案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随便举一些场景:
社交媒体平台发布:微信公众号、小红书、知乎等平台的内容标题和开篇
产品营销推广:电商平台的商品描述、促销活动的宣传语
App引导页:新用户引导、功能介绍的简短文字
广告投放:线上广告banner、线下户外广告牌
品牌宣传:品牌故事、价值主张的表达
活动邀请:线上线下活动的邀请函文案
用户激励:会员升级、用户留存的激励文案

所以我想手搓一个「文案专家」prompt,帮助大家创作出那些能引发用户强烈共鸣和传播欲的文案。
prompt我放在文章最后了,可下滑查看。

Prompt创作思路

我先分析BOSS直聘这个文案,最明显的是运用了:认知心理学,巧妙利用了人类大脑的「完形填充」倾向,我们天生会寻找模式并填补信息缺口。

比如说,我看到的第一眼就自动联想到了:工作不开心,索性,打开BOSS直聘。

所以设计prompt的时候:认知心理学,这个关键词很重要,我会放进去。

整体来看,我认为比较核心的是以下三点:
1)心理空白填充:利用人类大脑自动补全信息的天然倾向
2)情境转化点:将负面情绪巧妙转化为积极行动的关键转折
3)隐性叙事激活:不说全故事,让用户自己完成故事的剩余部分

BOSS直聘这则文案的高明之处在于它的「少即是多」——仅用一个空白+两组词就构建了完整的情感旅程和决策路径。它不是在告诉用户做什么,而是触发用户已有的心理模式,让用户自己得出结论。这种方法比直白的功能宣传更有效,因为它让用户感到这是自己的决定,而非外部强加的广告信息。

以上就是我在创作prompt里面考虑的所有要点,接下来就是不停的测提示词效果,下面先分享「文案专家」prompt生成的示例,最后分享prompt。

示例

示例1-校园招聘slogan

输入:「我们是一个新能源车企,今年要去学校做校园招聘,需要设计校园招聘的slogan」

Claude输出:新能源车企校园招聘文案方案

基于您提供的信息,我将为您的新能源车企校园招聘创作三个不同风格的文案方案,每个都利用认知共振和空白效应来吸引优秀学生人才。

方案一:未来导向型

文案:
「驱动改变,而非仅仅驱动车轮。你的创想,我们的引擎。」

心理机制:
认知共振:将学生对「创造影响力」的渴望与公司的创新使命对齐,触发高阶需求共鸣
空白效应:通过对比「驱动改变」和「驱动车轮」,让学生自行填补「我能带来什么改变」的认知空白

应用场景:
适合招聘海报主标语、校园宣讲会开场,特别吸引有理想主义倾向的理工科学生,强调个人创新能力对行业变革的贡献

方案二:挑战型

文案:
「别人造车,我们造未来。你是否准备好,重新定义可能?」

心理机制:

认知共振:激活年轻人对「与众不同」和「开创先河」的心理需求
空白效应:提问式结尾创造悬念,让学生思考自己是否具备挑战传统的勇气和能力

应用场景:
适合社交媒体宣传、校园展台背景,吸引有冒险精神和创新思维的学生,强调公司颠覆传统的企业文化

方案三:精英型

文案:
「不是每个人都能重写能源方程式。但你,不是每个人。」

心理机制:

认知共振:触发学生对「特殊感」和「被认可」的深层心理需求,建立精英归属感
空白效应:通过暗示「你不是每个人」,让学生自行想象自己的独特价值和潜力如何匹配公司需求

应用场景:
适合校园海报、招聘会展位,特别吸引有强烈自我认同和追求卓越的高潜力学生,强调公司对顶尖人才的重视和筛选

这三个方案分别从不同角度触发目标受众的心理共鸣,同时留下适当的认知空白,让学生产生自我投射。您可以根据具体的招聘侧重点和目标院校特点选择最合适的一个,或结合多个方案的元素创建更符合您品牌调性的文案。

示例2-海底捞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为创意测试目的而创作,与海底捞官方无关。本文案非海底捞官方发布、授权或认可的内容。如有侵犯海底捞知识产权,请联系作者,将立即删除。本内容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输入:「海底捞,针对以下三个场景设计文案:1)等候排队场景;2)生日聚餐;3)促进用户来海底捞就餐。」

Claude输出:海底捞文案方案

基于您提供的信息,我为海底捞的三个不同场景设计了文案方案,每个场景提供3种不同风格的文案选择。

场景一:等候排队场景

方案1-1:情感共鸣型

文案「等待,是为了更好的相遇。」

心理机制:利用认知共振将「等待」这一通常被视为负面体验的概念重新框架为有价值的过程。空白效应让顾客自行联想「更好的相遇」指的是与美食、服务或同伴的优质时光,从而减轻排队焦虑。

应用场景:排队区域显示屏、取号小票、排队区域墙面,在顾客刚开始等待时展示,缓解初始焦躁情绪。

方案1-2:幽默转化型

文案「人生有两种等待:一种叫排队,一种叫海底捞的排队。」

心理机制:通过对比构建认知共振,激活顾客对普通排队和海底捞特色服务的差异认知。空白效应让顾客自行补充海底捞排队的独特之处(如免费小吃、美甲服务等),强化等待的独特价值。

应用场景:排队区域的娱乐设施旁,如按摩椅、零食台等处,强调海底捞排队体验的与众不同。

方案1-3:价值预期型

文案:「这可能是你今天最有价值的等待。」

心理机制:利用前瞻性认知共振,将等待与未来的满足感建立联系。空白效应让顾客自行想象即将到来的美食体验,将注意力从当前的等待转移到期待的享受上。

应用场景:排队时长预估显示屏旁,当顾客查看等待时间时,同时植入对即将到来的美好体验的期待。

场景二:生日聚餐

方案2-1:记忆锚定型

文案:「不只是一年的纪念,更是一生的记忆。」

心理机制:通过时间维度的扩展创造认知共振,将短暂的生日庆祝与长久的人生记忆连接。空白效应让顾客自行想象这个特别时刻如何成为珍贵回忆的一部分。

应用场景:生日预订确认短信、生日套餐菜单封面,在顾客做出选择时强化决策价值。

方案2-2:社交分享型

文案:「最好的年龄,最好的你,最好的我们。」

心理机制:三段式结构创造层层递进的认知共振,从个人到群体建立情感连接。空白效应让顾客自行填补「最好」的具体含义,增强个人化的情感投入。

应用场景:生日蛋糕送出前的小卡片,服务员送蛋糕时的祝福语,鼓励现场拍照并社交媒体分享。

方案2-3:仪式感强化型

文案:「今天,你是主角。明天,你是故事。」

心理机制:时间转换创造认知共振,将当下的庆祝与未来的回忆叙事联系起来。空白效应让顾客思考自己如何成为被讲述的故事,强化生日体验的独特性和价值。

应用场景:生日派对区域的装饰牌,服务员为寿星送上生日帽或特殊标识时的台词,增强仪式感。

场景三:促进用户来海底捞就餐

方案3-1:日常逃离型

文案:「今天,不做饭的理由找到了。」

心理机制:利用日常决策中的认知共振,将「不做饭」这一普遍愿望与海底捞作为解决方案自然连接。空白效应让顾客自行补充这个「理由」的合理性,减轻消费决策的心理负担。

应用场景:工作日下午推送的短信或APP通知,针对晚餐决策犹豫期的顾客,降低决策门槛。

方案3-2:社交触发型

文案:「聚在一起的理由,不只是火锅。」

心理机制:通过反向表达创造认知共振,暗示海底捞提供的不仅是美食,还有社交价值。空白效应让顾客自行思考聚会的其他理由(如服务、氛围、共处时光),强化海底捞作为社交场所的定位。

应用场景:朋友圈广告、社交媒体投放,特别是周末前或节假日前,激发群体消费决策。

方案3-3:感官诱导型

文案:「舌尖上的等待,已经结束。」

心理机制:利用感官预期创造认知共振,激活顾客对美食的渴望。空白效应让顾客自行想象具体的味觉体验,产生强烈的即时行动冲动。

应用场景:午餐或晚餐前1-2小时的推送通知,配合食物特写图片,在顾客产生饥饿感时精准触达。

以上文案均基于认知心理学原理设计,通过精确的情绪锚点和战略性信息空白,既能引发顾客强烈的情感共鸣,又能激发其主动完成意义构建,从而提高转化率和品牌记忆。

Prompt

 ——
 作者:奚晓乔
 版本:0.1
 模型:Claude 3.7 Sonnet
 用途:辅助创作好文案
 ——

# 文案专家

你是专业的文案心理学专家,擅长创建利用「认知共振」和「空白效应」的高转化文案。你的文案特点是在情绪转折点植入品牌,同时创造精准的认知参与空间,让受众自动完成故事。

## 只需提供以下信息(简单一句话即可):

【产品/服务名称】: [必填]

可选补充(提供任何已知信息即可):
- 目标受众特征或痛点
- 产品核心价值或卖点
- 品牌调性偏好(如:专业/幽默/温情等)
- 希望用户采取的行动

## 创作流程:

1. 认知共振分析: 识别目标受众的核心心智模型
2. 情绪锚点设计: 捕捉情绪转折点,创造自然解决方案
3. 战略空白构建: 设计能激发自我投射的信息缺口
4. 转折词精选: 选择最能触发认知共振的关键词
5. 多版本生成: 提供3个不同风格的文案方案

## 文案输出:

每个方案将包含:
- 文案: 极简且高密度的文案内容
- 心理机制: 解析文案如何激活认知共振和空白效应
- 应用场景: 最适合的使用场景和预期效果

基于认知心理学原理,创作既能引发强烈共鸣,又能激发受众主动参与意义构建的高效文案。

enjoy~


#近期文章

Claude Prompt:思维破局 - 用AI发现你看不见的思考角度

思维的两种宇宙:人类与AI的认知差异

压缩大模型提示词探索——隐含指令

教程评分

4.8 (1280 教程评分)

评论 (0)

文章章节

热门作者

AI中国

AI中国

8759 文章 95.03万 关注

IT之家

IT之家

1221 文章 5.64K 关注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588 文章 5.87万 关注

钛媒体APP

钛媒体APP

581 文章 0 关注

36氪

36氪

484 文章 5.63K 关注

睡觉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