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90%的小红书投流问题,都可以这样解决……
AI 图文教程

其实90%的小红书投流问题,都可以这样解决……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3小时前 106 阅读
4.8 (1280 教程评分)
15,328 人已学习

90% 的“聚光计划不消耗”都不是技术故障,而是认知短路:一条笔记其实能拆出 23 套投放计划,可大多数人连 3 条都没跑满。作者把千条计划的实战经验压缩成一句话——先基建、再放量、后优化;低成本且稳定跑量的计划,是用“量”砸出来的,不是用“省”省出来的。

因为认知差导致投流效果差的商家比我想象中多的多

我这段时间直播,经常问到的一个高频问题就是“为什么我的聚光计划没有消耗”

刚开始遇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会反问一些基本问题,什么类目啊,什么产品啊,多少计划多少笔记在投啊

最后发现,投流哪有什么技术问题,全都是认知问题。会问这个问题的,大多数的情况基本都是基础认知问题,觉得既然投流搭了计划就应该产生效果

但实际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是,100条计划里面可能只有10条能保证低成本的稳定消耗…

要知道,一篇笔记基于不同的营销诉求,不同的推广目标,不同的人群定向,是可以建23种完全不同的计划

虽然这些计划的笔记相同,但是计划的消耗表现可能会完全不一样,这就要看你对这篇笔记的有没有做好效果的归因

我们自己会把笔记按照四大类型(拉新型、回搜型、转化型、流动型)四小因素(人群、场景、需求、情绪)去进行分类,基于笔记的类型、不同的营销诉求、不同的推广目标,去建不同的计划

有一些合作项目,一个账户我们建的计划要超过上千条。所以,你要看看,如果你得聚光账户没什么消耗,计划很可能是不够的。当然,不是说计划多了消耗就多了,光有消耗还不够,还要看成本

判断一个计划是不是优质的,有两个标准:低成本+稳定放量

有一些计划成本确实低,但是不稳定,今天跑100,明天跑10快,这也不能算优质计划,需要既满足低成本,又要满足能稳定放量

计划搭建测试的过程,我们内部叫计划基建,计划多了以后,经过小成本的验证,优化空间会越来越大,去把那些已经验证的低效计划关停,对优质计划提升预算,这样优化下来,才能保证聚光账户既能低成本稳定消耗

我们主张的投流逻辑叫:先基建、再放量、后优化

没必要去害怕,计划多了,会不会有很多计划空耗,不是所有计划都能有消耗的,其次就是给每条计划控制好预算上线,完全可控

投流从来不是什么技术游戏,而是认知游戏,先懂它,才能赢它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Vic的营销思考】,微信公众号:【Vic的营销思考】,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小红书官网截图

教程评分

4.8 (1280 教程评分)

评论 (0)

睡觉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