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洞察 3 weeks ago 179 Views 0 Comments

增长笔记:广告投流踩过的那些坑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Published 1032 Articles

这一篇文章,主要分享自己作为一个广告投流的小白,在广告投流增长这条路上,踩过的一些坑,对于未来也会去做相关工作的朋友,特别是创业公司的朋友,能有一些经验借鉴,避免重蹈覆辙。

1.广告开户遇到的坑

1.开户首充6000,到手4500,广告优惠券是抵扣消耗

第一个坑从开户开始,这里特指百度广告开户,销售经理告诉你,首充6000,然后会赠送1500的搜索广告优惠券+1000信息流广告优惠券,然后开户成功后,先收你900的服务费,再收600块忘记是啥的费用,然后账户余额就剩4500(然而腾讯广告没有这么多花里胡哨的扣费点,首充5000,直接到账就是5000)。

接着是优惠券也是个隐藏的坑,所谓优惠券,并不能直接使用,而是按照广告消耗按照8:1的方式消耗,也就是说1500的优惠券,你得消耗完1.2万优惠券才算用完,1000块的信息流广告优惠券基本等于没用,因为短期根本不可能投信息流,也等于没用。

这个东西说实话金额上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就是感觉被套路和设计了,一开始没讲清楚,开户完发现一堆让人不爽的事情,当然,因为我是个小白,不知道这些行规,所以会感觉被冒犯,我相信很多刚开始启动投放的创业者,未来也会遇到这些问题,所以分享出来让大家提前有心理预期。

2.能不能把投放相关的工作都交给代理商或者广告销售经理

因为投放这个事情,真的是一件细活,很耗费精力,所以我也一开始考虑过是否找第三方的代理,或者让平台销售代我投放,后来请教了做广告运营的同学,他们真心建议我不要,因为他们的立场跟你的立场并不相同。

作为创业者自己,我投放广告的时候,要对自己的投放效果负责,因为掏的是自己的钱,我有极大的驱动在投放的时候控制消耗成本和投放效果,但是第三方代理不同,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想尽办法让你的消耗金额越高越好,因为他们的收益来源于你消耗产生的平台返点,你消耗的越多他们赚的越多,因此在立场上,他们的最终目标是消耗量,所以他们是无法和你站在同一立场的,更加没有那么强的动力对你的效果负责。

再者,说实话,这些第三方代理的投放能力良莠不齐,我的本意是希望找个比我更专业的人帮我干这事,让我更加省事,然后实际上很可能承接你事情的人就是个草台班子,实际水平可能还不如你自己。所以,最后无论如何,我还是放弃了这个思路,还是的想办法自己亲自下场投放,或许以后当自己积累好经验了,找个实习生帮我解决执行层面的问题更加靠谱。

2.腾讯广告投放策略遇到的坑

这部分,我主要分享在腾讯广告针对小程序建立广告投放任务时踩过的一些坑,这些坑大部分都是在请教了腾讯内部的广告行业经理后了解到的,说实话,对于小白,这些问题如果没有人点拨,基本都会犯错。

1.营销目的选择

新建投放任务的时候,广告的营销目包括如下5种,相应注意事项如下:

商品销售:表示以下单为目的的信息流广告投放,这个类型的目标适合电商行业以提高销量为目标的广告投放,对于非电商的业务,比如快研侠小程序这种网服行业的产品,并不适合投放这个目标,因为这个场景目前所有的用户标签数据都是围绕着电商来的,没有网服相关的数据,所以如果选择这个有可能匹配不到准确的人群,从而导致广告投放不出去;

用户增长:表示以增长获客为目标的信息流广告投放,这个类型适合网服类的小程序,目前所有网服类的广告都选择这个,平台才有丰富的数据标签;

线索留资:适合面向to B等线索类的广告,平台会定向投放那些愿意留资登记的用户;

加粉互动:适合短视频和公众号粉丝获客增长;

品牌宣传:主要目标就是曝光和品牌推广;

2.优化目标的选择

所以优化目标就是指广告在投放的时候以什么作为衡量效果的指标,会根据你的目标去调整投放策略。一开始我相信很多人都会选择注册和首次付费,但是实际上,如果上来就选择这个的话,广告是基本消耗不出去的,首先因为这两个目标得要先支持数据的上报,只有上报了注册和付费的事件,才能支持按照这个目标投放,这需要一定的开发工作量;其次是即使你开发完成了上报,这两个事件最后产生的消耗也会比较少,平台最主要的方式,还是按点击方式付费;

因此,前期先选择点击,把消耗投放出去,让算法积累一定的样本数据,然后后续在选择注册,以及付费。

3.广告版位选择:也就是投放广告的位置

首先是不要选择自动版位,因为目前自动版位的准确性不是很高,并且从平台的角度看,他们可能倾向于尽可能的把广告主的预算消耗掉,对广告主并不友好;

特定版位中,目前转化率比较好的是微信公众号与小程序、视频号、朋友圈这几个渠道,腾讯平台与内容媒体、优量汇的效果比较一般,建议不要优先投,优先选择微信公众号和小程序;

视频号广告的成本会远远高于图文广告,因为视频阅读用户的浏览深度和质量更高,也意味着成本会更高,前期建议还是先投图文广告;

公众号的入口中文章底部、文章中部,以及订阅号消息列表、看一看广告的综合效益比较高;;

小程序插屏广告、封面广告、激励广告的量很大,成本低,但是效果可能比较一般;

微信支付订单详情页的广告量小转化也一般;

4.出价策略

首先是系统的建议出价到底有没有参加价值:实际上建议出价没有什么用,关键还是要按照自己的利润目标来设计,以及关注行业的竞品他们的出价大概是多少。

一味的压低出价,有可能获得的是更加低质量的用户:广告竞价的逻辑,会优先把高质量的用户推荐给出价更高的广告,所以出价策略也不能一味的降低出价,如果出价过低,有可能获取到的就是一些低质量的用户,因为高质量的用户已经被竞价走了,如此反而达不到效果,这里的核心原则是寻找居中平衡;

3.百度广告投放策略遇到的坑

1.关掉所有的系统自动策略的配置项,这些的目标都是为了拓量和增加消耗

自动定向:开启这个之后系统会帮你自动拓展匹配的关键词,或者根据你的落地页、创意、单元内的关键词,自动学习后匹配搜索用户;这里面的匹配规则是一个算法黑盒,你根本不知道它到底匹配的准不准,如果平台流氓一点给你故意安排一些不精准的消耗,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如果你的目标是尽可能的把钱消耗出去,希望能带更多的量,那可以开启这个,但是我相信创业公司的人不会愿意这么干;

自动图片优化和自动文案优化:这部分我也建议关掉,因为系统很容易为了提高点击,比如生成一些像”免费xxxx“之类的词汇,它会导致你的转化变低,因为看到免费这个关键词进来的,转化本身一定就不高。

2.关键词的匹配模式,选择短语匹配,而不是智能匹配

同样的道理,智能匹配模式下也是个黑盒,你也无法把控匹配的关键词的质量。

3.投放时段的选择:剔除周五下午和周末时段

不过这个是因为我们的产品也是一个办公属性比较强的产品,所以周五下午、周末时段并不是一个很合适的时段,用户的付费转化比较差,所以我会建议这几个时段关闭投放计划。

4.广告上线后遇到的坑

1.无效的疯狂消耗

投放上线后,我经常会发现,有些时候广告的消耗贼快,然而实际的注册数据几乎为0,也就是产生了很多消耗,然后你能痛心般的看到自己的预算哗啦啦的消耗出去,这种情况大概的原因就是因为前面开启了很多系统自动的策略,所以发现这种情况的时候要及时关闭这些策略,甚至是暂停投放计划。

2.吸引来了一堆广告代理商和竞品

这个问题,已经是我第二次提及,但是我是真的很深恶痛绝,感觉上了个广告之后,也不知道这些广告代理机构是怎么获取到个人的信息,然后就开始疯狂的营销轰炸,我就开了百度的账户,然后一堆微软必应的广告销售蜂拥而至,并且其中这些销售中部分人的素质贼差,有好几个销售我明确的反馈了不需要,不要骚扰我,然后他们就翻脸,还言语怼你,以至于我后来对销售上来就有很大的防备心理,甚至不得已把手机号码添加微信的权限给关闭了。

不过后来我也学会了一招应对的方法,后续每个找我的销售,我都会要求他们先发名片,让我知道他们公司名称,后续再出现素质低的销售,我也有办法通过工商投诉的方式反击和投诉这些频繁的骚扰。

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百度广告官方有必要自己反省一下为什么会有这种结果,我相信他们官方不会干泄露个人隐私的问题,但是对我而言,就是让这些代理知道了我开户这个是事情,给我造成了很多骚扰,反观腾讯广告,他们就做的很好,我在腾讯广告开户3个月里面,基本没出现过这种情况。

因此,后续大家如果开户的时候,注意保护好个人信息,以及在投放链接的页面上也不要有手机号码、常用邮箱和微信的信息,否则就是会被这些人盯上,然后换来一堆的骚扰。

作者:三白有话说,公众号:三白有话说

本文由 @三白有话说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豆包官网截图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1032 Articles 147629 Views 58654 Fans

Comment (0)

睡觉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