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洞察 10小时前 84 浏览次数 0 评论

“新加坡前首富”的中国压力

钛媒体APP

发布了 1354 文章

文 | 巨潮WAVE,作者 | 老鱼儿,编辑 | 杨旭然

刚刚公布了“进入全球前十”的雄心,74岁的李西廷就遭遇了上市以来最差半年报的冲击。

5月20日,迈瑞医疗2024年度股东大会上,董事长李西廷宣布了公司的战略目标:希望再用5年时间,在2030年成为全球医疗器械综合实力Top10。

然而仅仅三个多月后,8月27日晚间发布的2025年半年报却给这个雄心泼了一盆冷水。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7.43亿元,同比减少18.4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50.69亿元,同比减少32.96%。

迈瑞医疗股价表现(自上市至今)

这是迈瑞医疗上市以来首次中报业绩出现负增长,成为其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伴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其发展降速实际上是个必然趋势,近十年来迈瑞医疗的业绩增长都处于放缓趋势中。今年上半年收入和净利润出现下滑,可以称得上是多重因素共同引发的结果,也是增长在长期降速之后的一个结果。

至于这其中是否有因为李西廷改换国籍所造成的问题,就难有定论,见仁见智了。

01 失速

李西廷和他的迈瑞医疗,很少在业绩上如此狼狈过。毕竟,过去的他们曾经不断踏对中国医疗器械的行业风口。

1991年,李西廷、徐航、成明和“三剑客”创立了迈瑞医疗。彼时中国医疗器械短缺,迈瑞依靠代理通用、西门子的呼吸机,赚到了公司的第一桶金。

此后迈瑞着手自研,并依靠价格优势,在外资产品垄断的市场中逐渐壮大。1999年,迈瑞自主产品年销售额突破1亿元,成功实现了从代理商到生产商的身份转变。

迈瑞通过外延并购,持续扩大企业规模。2017年迈瑞营收正式超过百亿,2020年吃到疫情红利,超过200亿。2022年超过300亿。

在此期间,以生命信息与支持、体外诊断和医学影像为主的三大业务也基本成形。

资本市场上的李西廷同样决断英明。2006年9月,他带领迈瑞医疗在纽交所上市,成为中国首家在美国上市的医疗设备企业。

美国资本市场摸爬滚打十年之后,2016年李西廷做出一个惊人决定——以33亿美元估值,让迈瑞医疗从纽交所私有化退市。李西廷对此异常决绝,毫不拖泥带水,这在当时并不多见。

在筹划美股退市阶段,李西廷加入了新加坡国籍。有观点认为,这是为了绕开中国对外资并购的复杂审批流程,便于公司进行全球资本运作。

2018年迈瑞医疗高调征战A股,上市首日市值突破800亿元,较美股退市时的估值暴增近4倍。仅4个交易日后,迈瑞医疗市值过千亿。

迈瑞医疗的股价节节高升。尤其是2020年疫情以来,医疗器械需求猛增,迈瑞市值猛涨。2021年,迈瑞股价最高超过460元,市值过6000亿元,成为人们期望的“万亿股”的明星候选人之一,被投资者称为“医械茅”。

李西廷的身价也水涨船高,2021年以230亿美元财富登顶新加坡首富,并连续四年问鼎。

相比之下,迈瑞的下坡路开始得悄无声息,甚至很多资本市场内的投资者对此都缺乏关注。

其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速从2017年始,就开启了一路向下的曲线,尽管在2020年因疫情需求激增出现过短暂反弹,但整体下滑趋势明显。净利润增速同样不容乐观,从2017年的61.78%下滑至2024年的0.74%,

2025年上半年的业绩实现负增长,预示着这个医疗器械巨无霸的阶段性天花板近在眼前。

自从2021年之后,其市值一路下跌。在今年4月份,迈瑞医疗股价最低跌至203.88元,已经不足高点的一半,2900亿元的市值也已经处于腰斩的水平。

平心而论,迈瑞医疗面对的问题是成长性的消失,并非基本面出现了严重问题。与其说这2900亿的市值太低,不如说是之前最高点的6000亿市值有些太高。

02 困扰

迈瑞医疗的困境既源于外部的政策和竞争压力,也有内部的顽疾。

主要的原因还在迈瑞医疗自己身上。

迈瑞医疗过去的高速成长,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模仿+改进”的跟随式创新路径,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原始创新。一般其都是对标国际巨头的产品功能与性能,进行逆向研发与局部优化,快速推出“性价比更高”的国产替代产品。

这种模式在市场竞争初期可以帮助企业快速切入市场,但长期如此,随着入局者的增加和市场竞争的激烈,必然会遭遇技术同质化、可替代性变高等瓶颈。

2024年,国家知识产权局裁定迈瑞医疗一款用于呼吸机、麻醉机的名为“流量传感器及流量传感器安装组件”的实用新型专利ZL200720170903.X,因不具备创造性,而被宣告专利权全部无效。而这个裁决背后,是迈瑞医疗和科曼之间长达10年的专利纠葛。

企查查数据显示,迈瑞医疗如今在有具体事由的法律诉讼案件中,“侵害发明专利纠纷”高居第一位,此外还有“侵害实用新型专利权纠纷”“专利行政管理”“专利权权属纠纷”。涉及专利类的案件总数为91件,占TOP10案件总数的44.83%。

“技术同质化”现象使得迈瑞医疗产品的可替代性在不断增加,市场份额也在不断被竞争对手猛追。根据Choice金融终端中显示的申万医疗器械行业数据,在2025年上半年营收超过10亿元的30个企业中,迈瑞医疗营收增速列倒数第3,净利润增速列倒数第8。

同质化竞争带来的必定是价格内卷,以及带金销售的盛行。中国卫生法学会副会长、国家卫健委医疗领域反腐课题专家郑雪倩曾指出,通过梳理2013年—2022年的2900多例医药领域的行贿受贿类案件的刑事判决书发现,医疗器械领域的腐败案件最多,占比达到40%。

根据法院判决书和媒体报道,迈瑞医疗的代理商也曾经陷入过“带金销售”的麻烦之中。

随着国家政策力度加强,带金销售的空间愈发狭窄。于是,医械行业也像医药行业一样,在集采等政策的簇拥下,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低价神话”。

这其中,不乏迈瑞医疗的身影。

2025年5月,中国政府采购网发布了第二批和第三批新疆县域医共体设备更新项目中标(成交)结果公告。其中,迈瑞医疗两批中标的超声产品,节费率分别达到73%和44.7%。

2025年7月初,在仙游县总医院的公开招投标中,迈瑞医疗以0.01元/套的价格中标相关血液检测设备。而这其中的某些设备在2022年的一次公立医院采购中,中标价为59.8万元。

03 自救

在5月份的迈瑞医疗股东大会上,有投资者问及李西廷的退休计划,现年74岁的他没有给出正面回答。

很明显,作为企业的掌舵人,李西廷还是想延续辉煌。

身为一个千亿级企业,想要力挽狂澜可以拿出来的举措可以有很多。包括布局AI、微创外科、动物医疗、心血管等领域的新业务,还有加大力度开拓海外市场。

AI医疗方面,根据现有公开资料,迈瑞医疗主要是以“瑞智、瑞检、瑞影”专科信息系统为载体,并结合持续进化的启元 AI 垂域大模型,最终实现精准诊疗个体化,助力高水平医疗均质化,赋能医院管理的精益化。

相比更加早期的AI布局,其微创外科业务方面,已经有了更清晰的起色。去年迈瑞医疗虽然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35.57亿元,同比减少11.11%,但其中的微创外科业务同比增长超过 30%。迈瑞医疗在今年半年报中给出判断,今年将是微创外科核心业务超声刀、腔镜吻合器等高值耗材在国内放量的元年,其放量将为国内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未来的长期增长注入强劲新动能。

动物医疗方面,2020年,公司已经专门成立了动物医疗子公司。2024年10月,迈瑞动物医疗全球总部基地在深圳龙华正式开工。该项目计划总投资17.74亿元,建成后将涵盖动物专用生命信息与支持、医学影像及体外诊断等全线设备生产。2024年,公司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曾回复“2024年前三季度,国际动物医疗业务增速超过30%。”

心血管方面,2024年1月29日,公司发布公告,通过“协议转让+表决权”的方式,使用自有资金实现对科创板上市公司惠泰医疗控制权的收购,并通过本次交易,成功进入心血管领域相关赛道。

可以看出,迈瑞医疗的新业务布局相当广泛,普遍仍处于早期阶段,尚未形成规模收入,以至于在财报中几乎没有提及这些板块的业务体量。在这些领域中,迈瑞医疗是否具备原始创新能力,仍有待企业释放出更多信息,资本市场才可以进一步确认。

迈瑞医疗还大力拓展海外业务。近些年海外业务始终占比40%左右。2025年上半年国际收入83.32亿元,占比首次触及50%。但结合实际情况可以发现,其海外占比的提升,并非是因为海外营收5.39%的同比增长,更多是因为国内营收出现萎缩。

迈瑞医疗在海外的营收增量不是来自欧美等发达地区。今年上半年,欧洲、北美等地区增幅仅5%左右,亚太地区甚至出现了负增长。而这些地区之外的其他地区,则收获了超过双位数的增幅。

在2024年的年报中,迈瑞医疗就已经表示,发展中国家贡献的营收占国际收入的比重达66.39%,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动力源。

迈瑞医疗如果想要通过国际化提升到行业世界前十级别,高净值、高利润但壁垒也更高的欧美市场是无法绕过的一道坎。

而如果迈瑞医疗想要通过各种创新业务恢复增长,就更应该向资本市场传递出积极、可靠的进展信息。并以此证明,不论董事长是哪国国籍,都可以持续为国家的科技进步作出贡献。

钛媒体APP

钛媒体APP

1354 文章 193160 浏览次数 0 粉丝

评论 (0)

睡觉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