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洞察 14小时前 60 浏览次数 0 评论

深度分化、“高端化”爆发力熄火,啤酒企业转战“场景带扩张”|行业风向标

钛媒体APP

发布了 1127 文章

(图片系AI生成)

2025 年上半年,中国啤酒行业交出一张“降温”成绩单:规模以上啤酒企业产量下降0.3%,行业前五营收增速集体跌破3%,净利润增速出现“三正两负”的分化。

啤酒企业集体踩“刹车”的压力主要源于啤酒销量触及天花板,“高端化”的爆发力逐渐熄火。再叠加消费需求不足和政策冲击这些外部因素,啤酒行情就不容乐观。

眼下,啤酒企业集体“换挡寻路”,把核心战术从“价格带升级”转向“场景带扩张”,通过跨界布局新品类、发力非现饮渠道寻找新的增量。啤酒行业下一程的赛点,在于啤酒巨头们能否把“第二曲线”从故事做成业绩。

高端化红利见顶成本改善扩大盈利弹性

截至目前,几家啤酒上市公司均已披露2025年中报。总体上啤酒行业深度分化趋势明显,上半年头部华润啤酒、青岛啤酒、燕京啤酒均实现业绩正增长,燕京啤酒的业绩尤为亮眼,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四成,且超去年全年。

百威亚太、重庆啤酒营利双降,其中百威亚太的净利润降两成,在中国市场收入减少9.5%;区域啤酒珠江、ST西发归母净利润增速亮眼,ST兰黄出现亏损。

(数据来源:上市公司中报)

从销量来看,上半年,除百威亚太、ST西发(未披露)外,其余几家的啤酒销量均保持正增长,但增幅普遍在2%左右。梳理来看,各家业绩增长逻辑不变,仍依赖中高档产品。

具体来看,青岛啤酒主品牌销量同比增长3.9%;其中中高端以上产品实现销量199.2万千升,同比增长5.1%。重庆啤酒高档产品实现营收52.65亿元,同比增长0.04%。燕京啤酒中高档产品实现营收55.3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32%,其中大单品燕京U8依然保持快速增长。华润啤酒上半年普高档及以上啤酒销量同比增长超过10%。

不过,啤酒企业业绩集体降速也主因高端降速,比如燕京啤酒高端化核心单品燕京U8的销量增速由原来的50%降至30%左右,这一变化反映出“高端化”红利正在见顶,啤酒企业则在存量、缩量间波动发展。

目前啤酒行业仍处于缩量调整时期,啤酒这块“蛋糕”正在变小。自2013年到达巅峰后,我国啤酒产量便进入了下滑阶段,啤酒消费市场整体处于收缩状态。2024年啤酒行业产量和销售收入均出现下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全年,中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啤酒产量为3521.3万千升,同比下降0.6%。食品饮料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啤酒行业营业收入则减少了5.7%,也是食品饮料行业中唯一一个下滑的品类。

餐饮、夜场等啤酒传统消费场景加速萎缩,新出台的“禁酒令”又为啤酒消费带来新一轮冲击。今年上半年,中国规模以上啤酒企业累计产量1904.4万千升,同比下降0.3%。

另外比较明显的是,近年来啤酒企业不断推进高端化战略,但啤酒吨价并未显著提升。以2024年为例,百威亚太吨价仍在5300元左右徘徊,华润啤酒去年吨价约为3300元,与前年基本不变;青岛啤酒去年吨价约4260元,较上年增长不过几十元。

今年上半年,华润啤酒吨价增长不足1%,青岛啤酒、重庆啤酒吨价出现下降,燕京啤酒的吨价增长在4%左右,可以说,啤酒企业近年来的吨价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降本增效是啤酒企业共识,企业盈利弹性更多来自成本费用管理。所以不难看出,目前啤酒企业维持盈利增长,是靠“省出来”而非“卖出来”。比如燕京啤酒作为行业缩量调整时期少数能实现营收、净利双增的案例,其盈利能力的提升也来自成本端的改善。

比如上半年,华润啤酒销售及分销费用同比下降10.74%,行政及其他费用同比下降22.03%;百威亚太、重庆啤酒同样通过压缩渠道费用来对冲毛利压力。前者销售及营销开支同比下降2.24%,行政开支同比下降7.79%;后者销售费用同比下降1.21%。燕京啤酒销售费用微增,管理费用同比减少3.56%。

场景带扩张

当高端化红利见顶,啤酒行业的竞争范式已从“价格带升级”转向“场景带扩张”。比如谁能率先在非现饮渠道建立壁垒、在跨品类赛道开辟“第二增长曲线”,谁就能在缩量时代继续分享利润增量。

首先是渠道外延,从“餐饮夜场”到“线上+即时零售”。在传统即饮渠道(餐饮、夜店)等消费场景加速收缩后,啤酒企业正集体发力非即饮渠道。这一点在上半年业绩中也有所体现。

百威亚太在财报中指出,公司专注在非即饮渠道内带动高端化,2025年上半年非即饮渠道带来的销量和收入贡献均取得增长。华润啤酒与阿里巴巴、美团闪购等即时零售平台达成合作,通过拓展线上渠道,丰富了消费场景,提升了产品的市场覆盖率。2025年上半年其线上业务GMV增长近40%,即时零售业务GMV增长近 50%。

青岛啤酒在中报也提到,即时零售业务强化闪电仓、酒专营等新业态布局开发,连续5年交易额高速增长。除此之外,零食折扣店、仓储会员店、社区团购也已成为啤酒巨头争夺的新战场。

其次是借助新品类拓宽消费场景。啤酒行业兴起跨界并购潮,资本运作背后是“第二增长曲线”的探索。具体而言,青岛啤酒跨界黄酒,上半年以6.65亿元收购山东即墨黄酒厂为全资子公司,以此寻求互补。

华润啤酒则在几年前就确立了“啤白”融合战略,旗下拥有金种子酒、金沙酒业等白酒企业。上半年,华润啤酒白酒业务实现营业额7.81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1.78亿元下降33.7%。尽管当前白酒业务的贡献并不大,在总营收中的占比仅为3.26%,但公司仍将坚持白酒业务。

重庆啤酒、燕京啤酒等则选择了饮料赛道。重庆啤酒推出了天山鲜果庄园橙味汽水、电持能量饮料等产品,加快布局非啤酒品类。燕京啤酒上半年推出饮料大单品倍斯特汽水,由此构建“啤酒+饮品”双轮驱动格局。上半年,燕京啤酒饮料业务贡献营收8301.5万元,同比大涨98.69%。增速足够惊艳,但这一业务板块收入占比尚不足1%,短期内显然无法对冲U8增长放缓的压力。

无论是饮料、黄酒还是白酒,或是线上渠道与即时零售,啤酒企业正试图通过多元化战略打破增长天花板。未来能否高效整合资源、精准捕捉新消费场景,将成为企业能否在行业深度分化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杨欢)

钛媒体APP

钛媒体APP

1127 文章 154987 浏览次数 0 粉丝

评论 (0)

睡觉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