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预警 2 weeks ago 142 Views 10 Comments

实时验证的反模式与失败案例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Published 407 Articles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分享了实时验证中的认知心理与用户行为,那么,如果是失败了或者相反的情况,如何应对?这篇文章,我们来看看作者的总结。

一、提示过早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劝退级”的表单体验?页面刚加载完,你还没来得及输入半个字,一串红色错误提示就像警报器一样跳出来:此字段为必填!、请输入有效内容!、格式错误!

这种设计让用户在还未开始操作时就收到错误提示,容易产生心理错觉,觉得被质疑,进而将问题归因于系统设计不合理,产生挫败、焦虑甚至抗拒情绪。如某银行开户表单,页面刚加载就显示所有必填项的红色错误提示,导致用户首屏退出率高达 38%,平均停留时间不到 7 秒。

正确的做法是初始状态不显示任何错误,只有用户点击字段或开始输入后,根据操作节奏触发反馈,并采用温和引导型的提示文案。

二、提示延迟滞后

用户根据提示修改错误后,系统若不及时取消错误提示,会给用户带来焦虑和困惑,让用户怀疑自己是否理解错了规则或遗漏了其他问题。如某 App 注册流程中,用户修正邮箱格式后,红色提示仍不消失,导致用户反复修改,操作时长远超平均。

这时候的用户内心戏是这样的:“我刚刚不是按你说的改了嘛?怎么还错?又错哪儿了?你倒是说句话啊!”、“难道我理解错了?那我再删掉重输一次?”、“还是我漏了别的规则?”

系统什么都不说,用户脑内的问号却一串接一串。这就是典型的——滞后反馈问题。

你可以想象成这样一个场景:你考试写完一道题,满怀期待地看着老师,结果老师眉头一皱,站你旁边沉默半天。你问她:“我写对了吗?”老师不回答,只是继续皱眉。你心里瞬间就慌了,开始怀疑人生。系统如果不给用户明确反馈,用户就会陷入类似的“反馈真空区”——不是不知道怎么做,而是不知道做得对不对,这时候的焦虑,比犯错还难受。而且,这不是技术问题,这是信任问题+心理负担:你不给确认,他们就不敢继续;你不清除红色提示,他们就以为失败了。

比如这样一个经典 bug:一个 App 的注册流程中,用户输入邮箱地址,如果格式错误,会提示“邮箱格式不正确”;用户按规则补上“@”和域名,明明已经对了,可红色提示依然纹丝不动。更奇怪的是,用户再三确认没问题,只好试探性地点击“提交”按钮——这个时候系统才突然放行:“注册成功!”用户那一刻的内心是这样的:“哈?早说行了我早点提交了……我刚刚白焦虑半天?”

我们后台数据也反映出异常:很多用户在邮箱字段反复修改 2-3 次,且操作时长远超平均,说明他们不是在填表,是在猜谜!

好的做法是什么?

很简单,说白了就三个字:及时说!

  • 用户一改正内容,就立即取消错误提示,给出确认或安抚性提示,比如:“✓邮箱格式正确”。
  • 如果后台要验证(如查重),也要加loading状态告诉用户“正在检查…”。
  • 改完之后别让红字继续吓人,不要让用户以为“系统死机了”或“我还是错的”。

三、图标过于警示化:红色惊叹号泛滥

有些设计师在“重视用户反馈”这件事上,实在是太用力了——生怕用户没看到提示,结果每一个小问题都要配上一个红色感叹号,再加粗、放大、加闪烁、配震动动画……好家伙,整得跟要启动警报似的,下一秒都感觉页面会“嘟——嘟——”地拉响警笛。至于吗?

不是每一个小问题都值得用“惊悚语言”来表达。如果所有提示都长一个样:一律红色大字、一律叹号警示、一律动画特效,用户大脑会迅速进入提示疲劳状态。他们心里会想:“你到底是提醒我一下呢,还是觉得我要把表单炸了?”。这时候,用户反而会开始忽略这些提示,因为他们已经学会了:“反正页面总是吓唬我,真错也就那么回事。”

真问题 VS 小提醒,要区别对待

这其实是信息层级设计的问题。反馈系统就像信号灯:红灯、黄灯、绿灯,必须各司其职,别让路口全亮红灯,谁都不敢走。你得问问自己:这个提示到底是:

严重错误(比如手机号格式错、密码过于简单、身份证无效)

轻微提醒(比如昵称建议用中英文、图片大小略超限、上传进度慢)

  • 可用浅色提示、灰色文字、icon 辅助
  • 不一定要阻止,只是建议或预警

成功确认(比如“用户名可用”、“格式正确”)

就像导航语音不能一直在你耳边喊“前方注意、减速慢行、右侧有车”,该说的时候说,说多了你就直接关静音了。

四、不允许提交:“把用户困住”的设计

最后一种常见的表单验证“坑”,叫做 “强制禁止提交”机制。就是系统一旦发现某个字段没填对,立马把“提交”按钮整得灰扑扑的,直接熄火,不许点,不许动,整页像被冻结了一样。最糟糕的是——你也不知道错哪了!没有提示、没有引导、没有标注,就一个灰掉的按钮摆在那里,像在无声地告诉你:“你不配继续操作。”

某知名购票平台曾有过一次严重的验证体验翻车。用户填写身份证号码,只要少一个数字,系统就完全不给下一步的机会——“下一步”按钮直接变灰。问题是,页面上没有任何错误提示,也没有高亮错误字段,用户只能原地懵。

于是,很多人开始猜:

  • “是不是身份证格式错了?”
  • “是不是我输得太快?”
  • “是不是这个网站又出bug了?”

纠结两分钟、没有任何帮助指引、点不了提交,用户的最终选择通常是:关掉页面,放弃购买。这个“灰掉按钮 + 沉默页面”的组合拳,直接把用户“困”死在了验证逻辑里,结果就是——弃购率飙升,用户反馈差到爆。

人都是有控制欲和期待反馈的怎么改。如果你什么都不说,就直接封路,我只能怀疑自己走进了一个死胡同。这时候,系统给人的感受,不是“帮助我避免错误”,而是像在说:“你不够格通过我的测试。”换句话说,是羞辱感,而不是指导感

更理想的做法:正确的做法是允许提交但通过弹窗二次确认,或者高亮具体错误字段并配合简洁明确的提示语,或者在按钮区域上方直接显示错误概况,让用户知道问题所在并有途径修正。

本文由 @ DesignLink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407 Articles 54598 Views 58654 Fans

Comment (10)

User avatar

实时验证,别搞错了,实践才是真理!

User avatar

实践?这才是王道,别被那些书本骗了!

User avatar

感觉你有点疯,但你的直觉很准!

User avatar

别再听那些空洞的理论,动手做!

User avatar

实践证明,理论的伟大被彻底碾碎了

User avatar

这事儿,我完全同意,绝大部分都是扯淡

User avatar

我感觉你说的对,但感觉有点疯狂

User avatar

别光说,赶紧去干!这才是正道

User avatar

真理的眼睛,只有实践才能看清

User avatar

实践证明,理论是废纸一张

睡觉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