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评测 12小时前 144 浏览次数 0 评论

iPhone 17首发日广州探店:出门即破发,黄牛还搞“性别歧视”

36氪
36氪

发布了 947 文章

2025年9月19日,iPhone 17系列正式开售的第一天,和往常一样,雷科技提前半小时抵达了广州天环广场的Apple Store门店。

(图片来源:雷科技摄制)

不过与预想中不一样的是,往年七点半左右就会有不少果粉排起长队,里三层外三层地把Apple Store围得水泄不通。而今年同一时间,排队人数起码比去年少了 50%—— 难道今年的 iPhone 17 系列,真的没有往日的影响力了?

iPhone 17没有溢价,成黄牛的噩梦?

与前两年相同,天环广场Apple Store依旧采用了人流管控措施,每次只放5人进店,同时进店后还需要等店内工作人员接待,整体效率非常高,如果不在店里逗留的话,平均三到五分钟就能拿到新iPhone。

比较可惜的是,小雷并没有提前抢到 iPhone 17 系列的首发取货资格,因此只能在队伍外观察情况,不过由于今年第一轮排队的人数不多,门外的黄牛来得也比往年更晚。

小雷简单观察了一下,8:00-8:15这个时间段的大部分用户都是选择取完机器后立马离开现场,完全没有在意路边的黄牛。当然也有小部分用户一出门就开始寻找黄牛,试图给自己赚点外快。

(图片来源:雷科技摄制)

而从8:20分开始,绝大多数用户都在走出Apple Store后立马寻找外面的黄牛,生怕因为慢了几分钟就少赚一两百块钱。

机型方面,小雷仔细听了不少用户和黄牛的谈话,发现8-9点这个时间段的机型基本都是Pro以及Pro Max机型,至于为什么基本都是 Pro 系列,而非性价比最高的 iPhone 17 呢?原因很简单:苹果提供的 iPhone 17 现货太多了,导致它完全没有溢价能力,不少黄牛都直接表示:「iPhone 17 我们不收,怕亏本。」。

这也导致不少没有提前做好功课,但又想靠首销赚笔零花钱的用户只能打碎牙齿往肚子里咽,要么选择七天无理由退款,要么原价出售给自己的朋友,一来一回浪费了不少精力。

黄牛“看人下菜碟”,还有性别歧视?

因为 iPhone 17 的性价比高且现货充足,iPhone Pro/Pro Max 的溢价程度远没有往年高。按照之前的规律,开售后的第一个小时,iPhone Pro Max的1TB版本往往要溢价一千到两千元,512GB则溢价600-800元,256GB 版本的 iPhone 17 Pro Max 和 iPhone 17 Pro 则不收,或只加 100 元就能回收。

而今年的行情就特别有意思了,同样是开售后的第一个小时,iPhone 17 Pro Max 1TB/2TB版本货源非常稀少,反而是512GB的货源最多,256GB版本几乎不收,价格方面也是如此,1TB/2TB版本加价700元回收(卖出则加1000元),512GB加价350元回收(卖出则加500元),256GB版本和iPhone 17 Pro则不收或是加个100元就能拿到。

(图片来源:雷科技摄制)

而从颜色来看,黄牛们手中的配色以最新的「星宇橙色」为主,银色次之,蓝色最为稀少,毕竟橙色作为本次的主打色,也是能让别人一眼看出你买了新iPhone的配色,最受欢迎也是情理之中。

我们都知道,新iPhone的溢价程度会随着时间的增长逐渐下滑,一般来说10点以后,黄牛们的回收价和卖出价就会下降不少,而临近中午时普遍就会选择「原价清仓」。正当小雷以为自己马上就能原价买到iPhone 17 Pro Max时,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了。

今年的黄牛们空前的团结,当他们发现价格已经开始出现崩盘后,开始与身边的同行们达成合作,让现场的iPhone溢价一直保持在600-800元上下。看来今年的黄牛在连续吃了几年破发的亏后,也学聪明了不少。还有,今年黄牛的询问方式也变了,从往年的直接报价,改成了询问顾客的心理预期价格,再“看人下菜碟”。

(图片来源:雷科技摄制)

另外,这些黄牛们甚至搞起了“性别歧视”:如果是年轻的男性用户前去询问价格,普遍会给到一个合理的市场价,而如果是一些年轻的女性,就会在市场价的基础上再加个两三百块钱,毕竟女生大概率不那么懂数码产品。例如同样配色和同样内存版本的iPhone 17 Pro Max,男性用户只需加700元就能拿下,而女性用户则需要1000元。

(图片来源:雷科技摄制)

非常有意思的是,今年的黄牛还涌入了不少白皮肤和黑皮肤的外国黄牛,他们操着一口「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普通话,试图从中国黄牛和来往的顾客回收iPhone,而且或许是因为他们在支付金额方面有一定限制,绝大多数交易都使用现金。

(图片来源:雷科技摄制)

这也让现场不少用户不太敢跟这些外国黄牛做交易:毕竟如今已是电子支付时代,携带现金既不方便,还可能收到假钞。不过与之相反的是,外国黄牛的回收价普遍要比中国黄牛贵上一到两百,这或许是他们唯一的优势。

简单来说,今年唯一有溢价条件的是iPhone 17 Pro Max,且仅限于512GB及更高的版本,而 iPhone 17 Pro 和 iPhone 17 则几乎无人问津,别说黄牛不收,就连买的用户都没几个。换句话说,需求最强的机型还是定价最高的Pro Max。

购买者变少,是错觉还是iPhone不受欢迎了?

在路边蹲守时,小雷随机询问了身边年纪相仿的几位男生,其中一位男生表示自己一直使用的都是安卓次旗舰手机,之所以没买iPhone,是觉得Pro版本的定价太高,自己承担不起,标准版本的配置又太丐。而今年终于用上120Hz刷新率的iPhone 17标准版,也让他有了购买欲望。

而且他还对小雷说「反正iPhone的保值率这么高,哪怕自己真的用不习惯,到时再卖二手也亏不了多少钱」。

另外几位男生的目的就比较明确了,要么是单纯想在第一时间拿到 iPhone 新机,要么是想靠首销赚点零花钱。

(图片来源:雷科技摄制)

回到我们开头的问题,无论是从排队人数还是室外黄牛回收的机器数量来看,今年的iPhone 17系列都远没有去年以及前年那样受欢迎。

雷科技认为原因主要有二:

第一,是电商平台(如美团、饿了么、京东)都推出了闪送服务,基本能在开售后两小时内就将新机送到用户手上,这比自己早起去Apple Store硬站两个小时要轻松多了,更别说还是原价入手。

(图片来源:雷科技摄制)

第二,很多用户也意识到,首发购买 iPhone 的性价比并不高 —— 三大电商平台已提前推出国补、百亿补贴、以旧换新等政策,线上价格远比线下原价优惠。更别说距离双十一活动还有不到一个月,多等一个月就能省个大几百甚至一千块钱,雷科技相信绝大多数用户都是在等待一个降价的时机。

(图片来源:雷科技摄制)

归根结底,今年iPhone 17系列线下首销日的「遇冷」,其实也揭露了Apple在营销策略上的困境。过去,苹果凭借强大的品牌效应和创新形象,轻松吸引了大量用户。但随着用户品牌忠诚度的下降和对实用性要求的提升,再加上如今 iPhone 每年官方都会降价两三次,单纯依赖品牌效应的策略已经难以奏效。

如果想改变iPhone的销售困境,苹果最迫切的还是在产品创新和用户体验方面做出更多突破,才有可能重现当年的辉煌。

本文来自“雷科技”,36氪经授权发布。

36氪

36氪

947 文章 140466 浏览次数 5630 粉丝

评论 (0)

睡觉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