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热点 3 months ago 255 Views 11 Comments

GPT画图,Tripo建模,义乌打印,潮玩设计师要失业了?

Published 9872 Articles

最近,大家开始用3d打印整活了:


有人打印了自家的狗,摆在办公桌当装饰;有人打印了一整套女朋友的盲盒,顺利糊弄过一次节日礼物;还有人翻出在家吃灰已久的3D打印机,在闲鱼上接代打印单,一个成品卖288元。


在过去,制作手办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工作,从生成 3D 图,到建模、修模、切片、调参,再到实际打印和后处理,每一步都有它的技术门槛。

而现在,一张图片喂AI,自动生成3D模型,义乌工厂一键代打,全程不需要专业选手出现。


——建模仔哇的一声哭出来。


01.打一个自己的泡泡玛特


越来越多人,正在给自己打一个泡泡玛特。


小红书、B站、抖音上,出现了大量“3D打印我自己”的作品,流程非常简单:在Chat GPT上传一张你满意的照片,输入提示词,得到一个酷似照片的Q版形象。




把GPT生成的这张图片放进3D模型生成网站,比如Tripo、Meshy等,一键得到它的3D模型,用3D打印机就可以直接打印。


在淘宝、闲鱼、小红书上都能找到商家代打印,价格从几十到几百不等。不舍得花钱还可以用PixVerse、runway这样的AI视频生成网站,生成一个假装展示手办的视频。



一套AI组合拳下来,钓鱼佬终于拥有了拎着渔竿、脚踩塑料凳的迷你版自己,追星族可以把和自家爱豆的合照做成“同框版手办”,完全不懂设计的菜鸟也可以创作出很像样的作品,节日送礼又多了一个糊弄方案。




大家对这件事非常有热情。社交媒体上的教程贴动辄有上千点赞收藏,评论区里许多人在求打印商家的联系方式;一个帮忙生成小狗手办的笔记下,有几百只小狗正在等待被翻牌;老外看起来也十分着迷,晒出自己手持一把中二剑的照片在中文互联网寻找好心人。



也因此诞生了一项新的副业:AI接单+3D打印。


一个专门做公仔定制的小红书账号,四月中旬才发出第一条相关动态,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卖出了好几百单,淘宝店铺显示,19.9元的定制链接已经售出4000单,算上其他商品链接的收入,差不多卖了10万块。排队的订单太多,拍下要两周才发货。




另一家新开的淘宝店,店铺等级只有三颗红心,定制手办标价268元一个,已经售出300+,店铺总收入超过10万元。


一些网友翻出家里吃灰的3D打印机,在评论区接代打单:“一口价200,现在就打”;“交个朋友,收你100”;代用GPT生图也能赚点小钱,9.9出一张图,多卖几张,plus的会员费就回本了。


这种小体量的个人定制产品,在以前通常由社交平台上的手作博主完成。这是很麻烦的一件事,买家在评论区追着问“老师XX还能接吗?”“老师礼貌问价”,得到卖家像毒蛇一样的回复“私私私“。


工期动辄一两个月,还容易遇到成品不像、涂装翻车的问题,最后大家相看两厌,避雷贴见。




用AI出图就没这种烦恼,不满意就多生成几次,再不满意还可以羞辱它:我觉得你甚至不如Deepseek。


3D打印人像这事,这几年一直有公司在线下做,类似于照相馆的门店,顾客走进去,现场进行3D扫描,可以打印出和本人很像的3D模型,去年,一家专门做3D打印的公司还获得了千万级别的融资,在杭州、武汉等城市都有线下门店。


但看起来不是很受年轻人的欢迎,一方面门店数量有限,多数人接触不到,另一方面,它也实在太写实了,像mini版的杜莎夫人蜡像,精细有余,可爱不足。大多是家长带着孩子去打,可能只有家长才觉得,自家小孩真实的样子就很帅。




除了“打印自己”,不少人还开始用3D打印复刻市面上的热门潮玩。


当新玩家还在闲鱼上花上千元蹲Labubu隐藏款时,老司机已经用3D打印机打出了一个labubu军团:13厘米的标准尺寸,耗材成本2元一个,配色自选,批量生产,无痛实现盲盒自由。


40cm的labubu在闲鱼普遍要卖到600-800元,自己在家打,成本二三十就能拥有一只超大labubu。




labubu水果系列隐藏款,闲鱼上普遍卖到300+,用3D打印机可以打一个更便宜而且更大号的。“与其花800买一个隐藏的,不如自己动手做一个世界唯一的,隐藏款中的隐藏款。”




同样是山寨,自己做和买“祖国版”还不一样,买盗版是不尊重创作者,用更少的钱满足相同的虚荣心,在圈子里是要被鄙视的。


而自己做,玩家也是创作的参与者之一,可以挑选喜欢的配色、尺寸、造型,用树脂打出通透质感、DIY喷涂上金属漆,这时候它不是正版也没关系,它是独有的版本。


而且如果只是摆在家里,不涉及销售和盈利,也就不构成侵权问题,对于普通爱好者来说足够了。


泡泡玛特可能也没想到,有一天自己的对手不再只有同行,还有拿着3D打印机在家开挂的粉丝。


02.为啥是AI+3D打印?


提到3D打印,大家一般想到的还是地摊儿上卖的土玩具,花里胡哨的配色加上土里土气的设计,很轻,充满廉价感。


这些地摊玩具长期霸占了公众认知入口,很多人对3D打印技术也产生了误解,觉得它就是打点工业垃圾,玩具级的塑料堆叠术,骗幼儿园小孩玩玩。




实际上,3D打印是一项标准的工业级技术,广泛应用在医疗、航天、建筑等领域,比如,科学家通过3D打印制作了一种仿生海绵体,在兔和猪身上都被验证有效。




在消费市场,3D打印长期缺乏与之配套的设计水平和应用场景,才造成了大家对3D打印=土的刻板印象。


有了AI生成内容的加持,它的潜力才被真正打开,从“土蛇”“土龙”,到人人都能打一个审美在线的小玩意,中间隔着的,是创作能力的门槛。现在,这个门槛正被AI快速填平。


3D模型生成其实是2023年那会儿就有的工具了,但一直没有进入大众的视野。对普通人来说,它缺少一个明确的使用场景——你能生成一个模型,但不知道用来干嘛;而对专业建模师来说,这类AI工具又太初级,模型细节拉垮、拓扑结构一团糟,根本无法投入到正式生产中。


直到GPT-4o的生图功能出现,把整个环节的链路串起来:有了明确的应用场景——打印自己,毕竟人有自恋的本能;有了可操作的中间路径——AI自动将2D图转为3D模型,不再需要手工建模;有了最终的落地手段——3D打印把模型变成实物。




更关键的是,这套链路让“创作”这件事第一次具备了清晰的变现路径。过去那波AI应用,大多停留在屏幕里,做点图、写段文案、剪个视频,聊得热闹,真要拿去赚钱,难度还挺高。


但AI+3D打印不同,它能从头跑到尾:一个创意,从AI生成、模型转化、到打印成型,线上售卖,整个流程都是闭环的,不用团队,不用厂牌,一个人、一台机器、几个耗材包就能干。


这在放在过去几乎是无法想象的事。以前想做一个手办,流程是这样的:先找美术画概念图,再找建模师出3D文件,然后开模,最后工厂打样。


这一流程成本高得离谱,光是一个硅胶模就要几千起步,如果是硬质模具、还要用到注塑设备,动辄上万。做一两个不划算,必须批量生产才摊得平。总之,这是一套只属于公司、工作室、批量IP制造商的工业化路径。




3D打印的最大特点是“无模生产”:不用开模,不要求起订量,打一件也是打,打一百件还是打,小体量、个性化的生产方式变得现实可行。


而且3D打印机变便宜了,1000-3000元就能买到一台,入门级甚至不到千元,能稳定打印基本的模型。



3D打印则解决了制造环节的高门槛问题,而另外一边,AI把设计和建模的工作干了。


以前想靠“做模型”赚钱,至少得学一两年建模,熟练操作ZBrush、Blender等主流软件,还得懂点UV拆图和贴图烘焙。现在完全不需要,直接把图丢给Tripo,模型自动生成;找不到图,就让GPT-4o画设定草图,想不出创意,就丢个prompt让它自己编。


这种链路下,能赚钱的关键点只有三个:内容供给(能出图)、制造交付(能打印)、渠道运营(能卖出去)。前两个已经被AI和3D打印极大压缩门槛,第三个靠一个社交平台账号就能搞定。




比起传统副业,AI+3D打印提供了一种高价值感知和自动化程度高的赚钱方式,而且不需要什么技术。


当然,也不可能赚到大钱,打印机的产能有限,打个小模型动不动就要好几个小时。


另外,门槛低就意味着很容易被复制,你能做的,别人也能做,一张图一份模型,能传就能抄。平台上只要有一两个热门风格,就会迅速被同质化跟风,价格战开打,利润空间被压到极限。


GPT画图,Tripo建模,义乌打印,潮玩设计师要失业了?



这其实也说明市场活跃,大家都在不断尝试和折腾,新事物刚起步难免混乱,但正是这股热潮,让更多人关注3D打印,开始尝试自己做点什么。


底层技术带动应用爆发,地摊上3D打印玩具有望迭代了,不然按照生肖顺序,明年卖的应该是彩虹土马。


03.工厂打不动,玩家正上头


去年,义乌商家靠一颗3D打印的龙蛋,把老外迷得神魂颠倒。


这颗蛋和地摊上卖的3D打印土玩具一样有着炫彩的外壳,拆开之后是一只一条龙,在亚马逊上4颗龙蛋卖19.9美元。


GPT画图,Tripo建模,义乌打印,潮玩设计师要失业了?


GPT画图,Tripo建模,义乌打印,潮玩设计师要失业了?


这些龙蛋都是义乌的3D打印农场生产出来的,叫“农场”是因为,3D打印的过程很像种菜,成百上千台打印机在批量生产,工人抱着筐一个个采收。


一家义乌当地规模较大的3D打印农场有3000台打3D打印机,每天能打3万套龙蛋,70%卖往欧美市场。


在龙蛋前后,市面上爆火过的3D打印玩具分别是萝卜刀、关节龙、关节蛇。什么产品一火,义乌的农场主就立刻开打,模型早就不是什么秘密,在网上直接就能下载。


一款玩具在TikTok上火了,不出三天,义乌夜里灯火通明,机器已经开始批量生产。


这就是义乌式的3D打印:快、狠、卷。


但正因为门槛低、反应快,同质化也成了常态。所有人打的都是同一个模型,颜色和质感也差不多,能比的只剩价格。谁的机器多、速度快、材料便宜,谁就能多抢一点利润。



另外,靠“爆款”吃饭还有个天然风险:生命周期太短。老外也不可能年年都迷龙蛋,一旦流行过去,又没有新的爆款接上,几千台机器就只能干等。灵感断档一天,设备就多闲一天。


更深一层的问题在于,3D打印本质上并不适合做大规模复制。


它不像注塑那样,一开模具就能一口气压出成百上千个玩具。3D打印是“一层层挤出来”的,效率远远比不上注塑流水线。哪怕你有上千台机器,也快不到哪去。



而且它也没有“做多了更便宜”这回事。注塑虽然前期开模贵,但量上去之后,单件成本迅速下降。而3D打印打十个和打一千个,单位成本几乎没变,最多耗材拿货价能稍微低点。


这意味着,它撑不起长尾型的商品逻辑——也就是那种一个玩具稳定卖两三年,靠规模摊掉成本。在3D打印里,这种模式基本不存在。


其实,比起工厂,3D打印更适合的是个人玩家。


3D打印机品牌都搞了自家的模型分享社区,比如拓竹的makerworld和Prusa Research的 Printables,在这些网站上,可以看到别的作者分享的3D打印作品,手机支架、灯罩、笔筒、龙、鱼、花瓶、机器人、积木……从实用型的收纳工具箱、马桶座圈固定件,到完全没啥用的青龙弯刀和戴着牛仔帽的小黄鸭。


模型是免费下载的,连上自家打印机就能做出同款。




这是3D打印厂商为了买机器想出的办法。过去,3D打印机是极客的玩具,用户不知道拿着它可以做什么,所以厂商就搞了内容平台,让会建模的用户分享自己的模型,所有人都能照着打,还能在评论区交流,夸作者。


比如那把青龙刀的图纸就获得了200多次下载,网友在评论区大拍特拍彩虹屁,谁看了不迷糊。



内容平台越活跃——能打印的东西就越多——机器销量越好——内容平台更活跃,能形成很好的正向循环。这也是为啥那些3D打印厂商在自掏腰包鼓励创作者上传模型。和AI生成3D模型一样,都是在降低动手打印的门槛。



卖工具之前,先卖工具的说明书。


比如抖音为了更多用户能用极低的成本剪辑视频,推出了操作简单的剪映,让不会剪辑的人也能轻松做出“网感”视频,从而推动了平台内容的爆发;比如苹果在推广App Store时,首先为开发者提供了易用的开发工具Xcode,让开发者能够轻松入门,App Store的生态圈逐渐繁荣。


3D打印机厂商现在干的,一直就是这套逻辑。坊间有小道消息说,义乌那些农场的订单有不少都是打印厂商假装客户去下的,他们会指定打印机的型号和品牌,最终目的就是卖设备。




现在义乌那帮商家该买的机器也买完了,3D打印厂商急需寻找下一个客群,普通老百姓的客厅,当然是更具潜力的增量市场。


毕竟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当义乌老板还在发愁下一个龙蛋在哪里的时候,民间大神们已经用3D打印机搞出了会转的皮卡丘笔筒、马里奥时钟和加长指节版挠痒痒手套。


和龙蛋分手吧,或许这才是3D打印的终极归宿。



文章来自于“酷玩实验室”,作者“酷玩实验室”。


9872 Articles 1699538 Views 950300 Fans

Comment (11)

User avatar

AI画图太厉害了,设计师们有点压力啊!

User avatar

这种AI画图,简直是艺术界的灾难!

User avatar

厉害了,厉害了,但艺术不只是技术,还有温度!

User avatar

这种发展,有点不公平,得好好反思一下。

User avatar

感觉设计师们要失业了,哈哈哈哈!

User avatar

挺好的,让设计师们更专注于思考,而不是机械地画!

User avatar

谁说AI会画画?这不就是对人类创造力的嘲讽吗?

User avatar

这种趋势,有点吓人,设计师们要加油啊!

User avatar

厉害啊,但感觉艺术的灵魂被AI给啃掉了!

User avatar

感觉设计师们要被AI挤到街上卖烤红薯!

睡觉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