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或超过人类平均水平!AI 大模型将如何改造智能客服?
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见实,作者:见实,授权站长之家转载发布。你所在企业是否还在为智能客服的“答非所问”困扰?你们的智能客服已经接入AI大模型了吗?近期在见实的一场直播中,回应了关于智能客服的能力空间与实现路径。分享嘉宾是每日互动(个推) 产品总监高志成,他认为有了AI大语言模型之后,智能客服“所答即所问”将成为基本要求。而在此基础上还有更大发挥空间 ,当机器人的水平大于人工平均水平甚至
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见实,作者:见实,授权站长之家转载发布。
你所在企业是否还在为智能客服的“答非所问”困扰?你们的智能客服已经接入AI大模型了吗?
近期在见实的一场直播中,回应了关于智能客服的能力空间与实现路径。分享嘉宾是每日互动(个推) 产品总监高志成,他认为有了AI大语言模型之后,智能客服“所答即所问”将成为基本要求。
而在此基础上还有更大发挥空间 ,当机器人的水平大于人工平均水平甚至更高服务模式将迎来升级,智能客服主动卖货也将成为可能。
图源备注:图片由AI生成,图片授权服务商Midjourney
高志成5年前就曾在电商大厂做智能客服研究,亲身经历了智能客服从懵懂起步到逐渐崭露头角的全过程。而最近随着 AI 技术的突破、尤其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高志成发现原来大家遇到的智能客服的很多问题现在都可以被解决。
高志成在直播中分享了更多思考和细节,直播回放已上传到见实资料库了,供见实会员随时下载学习。也欢迎新朋友们文末订阅会员,获取这些资料,及享有更多专属权益。那么,智能客服未来能达到什么程度?现在又有机会做到哪些工作?以下便是高志成的解答,如下,enjoy:
01
智能客服跃升需经历五大阶段
过去乃至现在,智能客服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是“问非所答”,客户问东,客服答西。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其一,过去的技术手段在意图识别上存在局限,主要依赖算法和足够的语料数据做训练,一旦算法覆盖不足,意图识别就会出现偏差。
其二,回答内容的匹配机制基于相似性,只要问题与知识库中的内容有相似之处,就会触发回答,但这种相似性并不一定能精准捕捉到客户的真实需求。
其三,智能客服在对话过程中大多是逐句识别,难以像人类客服那样从整体对话中把握上下文逻辑。
以上这些问题有了大语言模型后,都可以很好地处理。大模型能够基于上下文进行深度理解,精准把握对话背景和客户意图。智能客服不再是简单地根据关键词匹配答案,而是能够真正理解客户的问题,并给出精准、贴合需求的答复。
在未来最多五年内,精准的意图理解应答将成为智能客服的基本要求,智能客服在智能化部分也会有更多方向的升级。
第二个升级是进入更“近人”的沟通方式。原来的智能客服是知识库配什么话术就回什么话术,但大模型只要控制好幻觉问题,就可以回复得更自然,以人的口吻去应答。
第三个升级是主动挖掘需求和销售。我们一直期望客服能够突破被动应答的局限,主动挖掘客户需求,进而实现销售转化。AI 赋能的智能客服能够通过对话分析,敏锐地捕捉到客户潜在的需求和兴趣点,并主动提供相关的产品推荐和服务建议。具体实现方式是把销售技巧配置进去,然后让机器人主动提问,引导用户表达出来真实需求。
此外,也可以做一些自动化的标签和数据标注,来构建更立体的人群画像,类似于用户价值等级。其实对于用户价值等级的判断,为什么有些销售就能发现客户是优质资源,是因为在对话过程中,他总结到的、体感到的。那这些东西可以被数据化。
第四个升级是自动构建一些决策模型。怎么理解呢?
用户买东西一定有一些决策因素和因子。原来我们可能靠人工经验去问“为什么买”来判断,但是一旦构建了数据体系,这种决策模型就能让我们大概知道在 a 条件满足时该怎么去做应答。有了这些信息之后,我们可以反哺之前提到的 LTV(客户终身价值)价值定义。
第五个升级是指实现营销服一体化应用,主要强调数据标签、LTV模型如何在各个环节产生作用,同时智能客服产品的数据可以用于销售和营销环节,反过来也是。
02
升级第一步是建明白知识库
我们怎么样让智能客服答复的内容尽量能够贴合用户的需求?
在电商里,大家很多会把精力关注到商品详情页,但其实很多用户是不看商品详情页的,就直接来问客服。那么,做到准确就需要把来自于评价以及商品详情页的一些关键信息提炼,包括一些模拟问答的内容给大模型,让它去提炼用户可能关注的一些商品信息、售后信息,把这些作为知识库。比我们自己直接拍脑袋去做知识库,我认为会有一定的效果。
这里面还可能涉及一些优惠规则,我们最怕机器人答错的就是优惠规则。这个东西通过大模型的一些微调是可以做一些幻觉控制的。当然,也可以让智能客服分析提炼“买点”信息,有了这些信息,不仅可以更好的做智能销售,还可以反哺到商品研发与设计、商品宣传、营销和销售等各个环节。
要把这些事情判断好,其实就是让大模型去做售前、售后的判别。原来平台上是怎么做的呢?平台做的是先做意图的分流。如果你是从订单进来的,可能就是售后;如果是从商品进来的,可能是售前。
但有个问题,我有可能下了单,但我从商品详情页进到了客服窗口。那你到底说他是售前还是售后就很模糊。所以有了大模型之后,尤其对语义的理解能力加强之后,可以把意图识别这件事交给大模型,让他去做判断。
这也涉及到真正的意图分流,比如售前分流和售后分流。这和把技术级别的分流放在智能客服体系里是一样的道理。
我就拿售前来举例。这需要理解售前对话,甚至要理解商品库。理论上讲,要做得很好,应该把商品信息和活动信息单独做一个知识库,甚至其他信息也可以独立做成知识库。
为什么有这个设计呢?因为当机器人去学习的时候,你不是让它学,它就会学的。你需要告诉它学习的路径,用哪些信息来组装,比如查一下商品大概有哪些信息,再查一下商品对应的活动,类似这样的概念。所以这些都需要单独列出来。
这些都是相应的门槛。包括进入意图环节后,刚才提到的只是售前意图和售后意图,但在商品场景中,还有各种各样的推荐意图。其实针对商品的咨询不止这些,还包括如何使用、产品的认证或者资质等,这些完全可以单独列出来。
这些都是需要一些行业知识来维护的。只有有了这些分流,才有可能涉及到是走到推荐流程里,还是走到商品介绍环节,还是其他回复。最后,当很多信息查完后,有一个组装过程,组装完后做出最终的应答。
03
智能客服会超过人工客服?
品牌的客服团队迎来了一个、并且是急需升级的阶段。如果这个新的定位能找到好,也是能够让自己的部门得到一次转变的机会。
首先会受到影响的是训练师这个岗位,具备业务知识、懂大模型与知识库原理的复合型人才将成为刚需。
目前的训练师做的事情就是简单的标注,但在大模型领域,只标注是不够的。需要知道用户可能会涉及哪些问题、哪些场景,才可能在知识库的设计上更精准,尽可能的控制大模型的幻觉。
那么,未来智能客服的水平一定会超过人工客服的平均水平。因为要想做好服务,光简单应答是不够的,需要有其他数据支持。
拿我们自己的业务来讲,商品下单之后到底在仓库什么状态,有没有发货,商品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使用方式方法,这些都需要数据支持。售后环节还涉及多个角色的串联,如何快速让流程工单顺畅过渡,这些不是靠人的经验和能力就能搞定的,一定是大量信息辅助输入。
而AI可以把这部分能力补齐,只要这样,它一定会比简单几千块钱的客服的平均水平更高。这个时候团队就有机会去做一些服务能力质量高之后的销售,甚至是一些营销上的工作。
未来,我们有机会打造售前+售后的全能型的智能客服,可以承担更大的责任。原来我们的很多智能客服大部分还是敢把售前的事情交给他,但售后的事情肯定是不敢的,因为这里面涉及到一些止损的问题。有了AI,只要我们控制好,其实是可以部分解决一定的售后问题的,至少在准确度上不用太担心,只不过体感上很多客户会觉得人工客服服务体验更好,但从技术上是可以串联起来的。
(举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