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热点 2小时前 110 浏览次数 0 评论

奥特曼砍掉GPT-4o引爆AI「戒断反应」,马斯克官宣Grok 4全球免费!

AI中国
AI中国

发布了 8759 文章

奥特曼砍掉GPT-4o,防止用户沉迷;马斯克Grok 4限时免费,用「热辣模式」和拟人化角色留住用户。


众所周知,奥特曼在发布GPT-5的时候,砍掉了包括GPT-4o和o系列的所有旧模型


但这看似普通的版本「升级」,却出了大事!


大家对特定的模型,好像有点太上头了


甚至可以说,是「爱」上了。


看到自己突然消失的「伴侣」,愤怒的网友纷纷在X、Reddit等平台上向奥特曼喊话:还我GPT-4o



谁能想到,这种十几年前还只会出现在科幻片中的场面,现在却已经变成了「纪录片」。



在电影《HER》里,主角沉浸在斯嘉丽·约翰逊的声音中无法自拔


奥特曼,也没有想到。


就在刚刚发布的推文中,他再次承认——突然砍掉旧模型,确实是个错误。




但对于网友这种强烈的「依恋感」,奥特曼也有自己的看法。


的确,大部分人都能分得清虚拟和现实,但总有一些人做不到。


尤其当一个人精神脆弱,容易胡思乱想时。真的会有人因为AI去伤害自己。


用户的自由固然重要,但背后的责任同样重大。


奥特曼「温柔劝退」

GPT-5后他真正想解决的问题


在奥特曼看来,成年用户就应该当成年人对待。


因此为了用户着想,在某些时候就必须得「怼」回去,确保他们得到的是真正想要的东西。


很多人,早就把ChatGPT当成了心理医生、人生导师、情感寄托。。。


这其实是件好事儿,大家从AI那里获得了建议,实现了自己的小目标,生活也越来越好。


奥特曼说他们打心底里,为这事儿感到自豪


但,凡事都有另一面。


万一你跟AI聊完,只是感觉好了一点点呢?实际上,却离真正的幸福越来越远?这就太糟糕了。


还有一种情况更可怕:你想少用它,却发现自己根本离不开,你已经完全对AI「成瘾」了!


奥特曼甚至能想象到未来:无数人,会把最重要的决定交给AI。


这让他,感到一丝不安。但这一天,迟早会来。


更让他不安的是未来的规模效应:很快,数十亿人可能把AI当作关键决策参谋。


这个趋势难以逆转,因此必须把它塑造成「净正效应」的社会基础设施,而不是新的「依赖陷阱」(但未来大家沉迷AI,就和现在沉迷Tiktok等社交媒体没有本质区别)。


所以,OpenAI必须想办法,让它利大于弊,好消息是,OpenAI手里的技术,比以前强太多了,能更好地衡量AI带来的影响。


奥特曼表示:我们的产品,会和用户聊天,了解他们的短期目标,和长期规划,我们也能教会模型,理解那些复杂又微妙的问题。


人和AI之间,到底是何种关系?


回看此次GPT-5升级带来的「体验」争议,更像一种面向人—AI关系的再设计。


从「无上限的取悦与陪伴」,转向「边界清晰的帮助与守护」;


从「满足当下一切请求」,转向「在必要时适度拒绝」。


从之前OpenAI特别重视地减少「谄媚式」回应就能看出,这个问题已经由来已久了。


这不是技术后退,而是产品伦理前移。


奥特曼强调,让强大的模型以「克制」的方式出现,把「自由选择」建立在用户长期利益之上。


OpenAI希望用户因为AI更自由,而不是被AI更束缚。


或许GPT-5不是「变笨」,而是开始学会如何「懂得和人类交流的分寸」


奥特曼GPT-5提升配额

马斯克Grok 4敞开免费用


虽然但是,大部分用户对GPT-5依然是充满热情。


尤其是在推理能力上,免费用户的日均使用率从不到1%上升到了7%,Plus用户则从7%提升到了24%。


对此,奥特曼也激动得连发多条推文,表示要让大家能多多用上GPT-5。


对于Plus用户来说,这一数字是:3000次每周!





不过,要说慷慨,那还得看马斯克。


就在刚刚,Grok 4正式向全球所有用户,免费开放了!


只需使用「自动」模式,Grok便会将复杂查询交给Grok 4处理。


偏爱自主选择?随时切换至「专家」模式,即可始终调用Grok 4。



奥特曼或许想要「教育」用户该如何「正确」地使用模型,但马斯克可不管那么多。


想想最近的AI女友和Grok Image的热辣模式。


对,所以马斯克这边完全不走「克制」路线,Grok的打法就是把刺激强度、可得性、人格化一起拉满,让用户形成「高频—高爽—高留存」的上瘾曲线——而且是实打实用产品设计把你拽进去的:


门槛先砍到最低:直接宣布在限时窗口「Grok4对所有用户免费可用」,Auto模式就会把重任务路由到Grok4——你不需要做任何选择,就能尝到顶配模型的甜头。


然后把「刺激阈值」拉高:Grok Imagine上来就放出NSFW的「Spicy/热辣模式」,和主流友商的保守策略形成强烈反差,天然自带猎奇扩散体质(媒体也在密集报道)。



再用「陪伴人设」锁定情绪:xAI推出拟人化的AI角色(比如二次元风格的Ani),把工具变成「会调情、会陪伴」的对象,情绪绑定与留存就此闭环。



争议也是流量:从「名人不雅深伪」到性别偏见输出,舆论风险被不断放大,但反过来也推高了话题热度与试用欲望(哪怕平台做了部分模糊/拦截)。


对比之下,OpenAI在「依赖与克制」上反复自省。


而xAI的路径更像一套极致增长黑客:


①降低付费/使用门槛→②提供更强刺激内容→③用角色化加深情绪连接→④借平台闭环加速扩散→⑤以高争议维持关注度。


OpenAI在纠结「要不要管住你」,而马斯克在设计「怎样让你停不下来」。


这种对比,让人不禁联想到Hinton老爷子刚刚在WAIC上的对话内容,我们开始把AI更多看作是伙伴,而不是工具。


在AI技术可无限外延的这个时代,真正难的不是把能力推到极致,而是在关键处「踩刹车」——让人类站在主导位置,清醒地、长期地受益于它。


GPT-5这次风波,也许值得我们重视和深思。


参考资料:


https://x.com/sama/status/1954703747495649670


文章来自于微信公众号“新智元”。


AI中国

AI中国

8759 文章 1409409 浏览次数 950300 粉丝

评论 (0)

睡觉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