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热点 1月前 186 浏览次数 11 评论

家办也要做AI,投过小鹏、货拉拉的VC投了

发布了 7995 文章

家族办公室是过去几年投资圈的火热话题,从新加坡到中国香港,都在正向吸引富豪人群落地投资,方式之一就是让这些富豪在本地开设家族办公室,通过雇佣专业投资人或机构,帮忙打理庞大的资产,进行股权、信贷、证券、房地产等各项领域的全球资产配置。


钱多到一定份上,再加上满足一定的条件,可以自己雇人,也就是开设单一家办,香港这个门槛是2.4亿港元,新加坡几次上调申请免税优惠的单一家办门槛,目前是2000万新元。钱没那么多,或者不想自己劳神,也可以将钱交给专业的持牌机构来打理,也就是联合家办。但不管是单一还是联合家办,对普通人来说基本都是难以企及的。


但你有没有想过,有一天人人都能享受到家族办公室式的全天候服务?尤其是,投进去那些需要上百万美元资金,只面向所谓“私人银行客户”的各类稀缺投资机会?


突触科技想做的就是这个事儿。近日,突触科技(NeuralFin)于6月11日宣布完成A轮融资,该轮融资金额为数千万港币,投资方为GPTX(简坤投资)、C Capital、以及Shuren Education。据悉,该融资将用于技术升级,AI功能的继续开发和完善,社区功能增强,以及团队人员扩充。


本轮融资前,突触科技曾经完成来自Qraft Technologies天使轮融资,这是一家总部设于首尔的人工智能投资管理公司,2022年获得软银集团1.46亿美元投资,为资产及财富管理人提供投资管理服务。


再看A轮资方。GPTX 是一家香港科技基金,长期聚焦人工智能及数字技术领域。C Capital隶属于瑞士上市公司 Youngtimers AG 旗下资管平台,此前成功投资小鹏汽车、货拉拉等多个明星项目。Shuren Education则在教育领域有比较丰富的资源和经验。


结合突触科技的背景,以及这几家投资方的优势,这家创业公司要做的事情可以简单总结为以下几点:一是打造基于AI和数字人的金融社区,主打基于全球资产配置的专业内容;二是,提供基于家族办公室级别的专业服务;三是,链接全球顶级及稀缺的投资机会,可以让用户直接在平台实现“快速学习-顾问建议-筛选产品-直接投资”的操作。


一言以蔽之,即金融教育及普惠。


一个紧要的问题是,一家刚融A轮的创业公司,有可能干成稍显宏大叙事的事儿吗?你还真别说,虽然是创业公司,突触科技来头不小,而且属性相当契合,基础相当不错,但要说能不能干成,还得看AI技术的迭代速度,以及宏观环境等各种因素,现在要下结论还太早。


突触科技前身是德林控股集团旗下的德林数字家族办公室,德林控股是一家港股主板上市公司,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亚太地区以家族办公室为核心的资产管理及金融服务平台,总部位于香港,在上海、新加坡、东京、旧金山设有办公室,全球团队超过100人。


目前德林控股管理及投资资产规模接近40亿美元,是香港唯一一家以联合家办上市的企业。旗下拥有家办、证券、私募股权、信贷、房地产、财富管理、保险、咨询和研究院等分支机构,也是一家除证券保荐外,全牌照覆盖的金融集团。


德林控股CMO艾奎宇对我说,最开始,德林家办服务的人群仅限于3000万美元以上的超高净值客户,后面慢慢下沉到这些家族的其他成员、朋友等,再到为私人银行、私营企业、和第三方财富管理平台,提供全球化的资产配置和管理服务。这算是德林家办的1.0时代。


从2020年开始,德林在内部开始了数字化改造,2022年开始研发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陆续开发出了数字分身、德林金融GPT、德林数字人大脑等项目,2024年上线由AI驱动的基金超市。这是德林家办的2.0时代。


2025年2月,德林控股发布公告, 旗下全资子公司德林数字家族办公室(香港)有限公司(DL DigitalFamily Office (HK) Limited)拟更名为突触科技有限公司(Neuralfin TechnologyLimited)。公司董事会认为,此次更名是德林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的加速转型之举,将AI Agent进一步提升至以脑科学为人工智能基础的广泛投资及金融服务领域。


那篇公告还强调,突触科技将重新定义财富管理的模式和形式,以虚拟形象的人工智能客服为切入点,打造由AI驱动的动态金融社区,将最前沿的全球顶尖技术与金融投资及环球资管结合,创造新的人工智能互动金融生态。即突触科技开启了德林家办的3.0时代。


来源:突触科技


这个突触科技开启的德林家办3.0时代,说人话,就是利用AI、数字人等新兴技术,将服务和产品下沉至更广泛的人群。艾奎宇介绍,比如香港的一些专业金融产品,需要持有800万港元的投资组合,成为专业个人投资者才能购买,这些投资者可投资的标的、渠道很多,范围也很广,但如果你达不到这个门槛,渠道、标的、范围都会受限,“你并没有太多的选择”。


今年,德林控股AUM的目标是100亿美金,如果按照正常家办的发展速度,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比如世界上最大的联合家办是Bessemer Trust,目前管理了超过2500名家族和个人的资产,AUM达到了1400亿美元,但其成立于1907年,积累了100多年才达到目前的高度。而如果是类似贝莱德、先锋领航等资产管理公司,天花板是则数万亿美元级别。


因此,突触科技其实是德林控股从家办到对标资产管理公司的方法。听起来有些像智能投顾,但实际上这也不是个新鲜概念,比如成立于2008年的美国智能投顾平台Betterment,通过创建ETF组合自动再平衡技术和税收优化系统,能基于行为金融学提供投资建议。再如成立于2011年的Wealthfront,除了普通资产,还支持加密货币资产配置,提供涵盖储蓄、投资、借贷等所谓“自动驾驶级别的金融服务”。


那么突触科技的特点在哪?按突触科技CEO邱炜豪的说法,是借助AI技术和媒体平台的力量,在平台端,通过吸引经过筛选的专业人士,在突触科技的平台上发表专业的投资内容获取流量。而在资产端,背靠德林控股,突触科技目前在15万支基金产品中精选了50支,未来还会陆续上架更多,这些产品可能原本100万美金起售,突触科技则降门槛降低至几万、几千美金,让普通用户最终化零为整投进到这些高门槛的产品。这位问了,如果专业人士没时间制作视频怎么办?突触科技还准备了数字人技术,每位内容创作者都能在平台上有自己的“数字分身”,这些分身则可以按照每位用户的习惯和需求,帮他们量身推荐适合的产品。


当然,这里只是介绍了突触科技运行的基本逻辑,当中还有不少细节,比如突触科技有个功能是突发预警,如果某些突发国际重大事件或政策影响你的持仓产品,就可以立即提醒你调仓。比如听起来有些像国内的雪球等理财社区,但实际上突触科技对内容发表的标准要严苛得多,同时也支持更多的国际大类资产。


不过我自己有一个疑问,这种“基金份额零售化”的操作,我对其中隐含的风险依然有所担忧。


另外,突触科技平台未来可能会涵盖私募股权、信贷基金等产品,这类产品之所以要设置门槛,就是因为收益高但风险也较高,因此需要较强的风险承受能力,并且这类私募产品通常内部结构不透明,普通投资者又没有信息优势,容易被“杀猪”。


突触科技CEO邱炜豪首先对我强调了合规的重要性,“境外金融类产品跟国内的监管不一样,突触科技不涉及内地资金,资产端也全部是受香港《证券及期货条例》监管的合规产品,合规是非常重要的。”德林控股作为香港全牌照的金融机构,诞生的契机之一,就是超高净值家族对于资产安全和稳定的需求,作为第三方在家族和私人银行、基金公司等机构之间作为“把关人”。


突触科技对平台上的专家顾问,也秉持严格的审核条件,经审核后才能在平台发布内容。产品方面,目前平台上架的大部分产品都是私人银行渠道的精选基金,同时规避那些风险较大的私募股权基金等,做到“充分披露、风险提示、无合规上的风险问题”。突触科技CFO徐雯介绍,后续阶段也会对业务和产品做定向的分析和研究,将产品结构持续优化。


总的来说,香港这些年在金融方面的创新力度不小,值得高开一眼,类似突触科技这类由正规金融机构孵化的AI公司,要做的就是在合规的前提下,平衡好业务规模扩张的速度和相对应的风险,把好内容端、资产端这两头的关卡。


文章来自公众号“东四十条资本”,作者“张楠


7995 文章 1244368 浏览次数 950300 粉丝

评论 (11)

User avatar

家族办公室,真搞啊,VC也盯上了!

User avatar

这VC盯上,说明这事儿要崩了,有点感觉不对劲

User avatar

这家族办公室,我有点害怕,这太疯狂了!

User avatar

这VC盯上,说明这事儿没毛病,这才是趋势

User avatar

这家族办公室,我支持!这才是未来!

User avatar

感觉这事儿,是宇宙的玩笑,有点荒诞

User avatar

这家族办公室,是时代的缩影,谁能不盯上?

User avatar

这事儿,我有点同情,这VC们也太贪了吧

User avatar

有点意思,感觉这背后有更大的阴谋啊

User avatar

天老爷,这逻辑我get到了,这才是真理!

睡觉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