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热点 3小时前 164 浏览次数 0 评论

不到三年,股价暴涨22倍,一个互联网“老登”的AI超级逆袭

AI中国
AI中国

发布了 10340 文章

大家都知道,英伟达是全球AI行情的带头大哥。从2022年11月到现在,英伟达的股价直接涨了10倍,妥妥的“超级牛股”。

但它一定不知道,在遥远的东方,有家公司比它还要猛。

它的名字叫,美图。

没错,就是那个以前靠“美图秀秀”和“美颜相机”火过一阵的老牌互联网公司。谁能想到,这次它又靠着AI火了回来。

2022年11月,美图股价跌到历史低点0.385港元,市值只剩上市最高时候的1.7,市值还不到过去高光时候的一个零头。在很多投资人眼里,美图这家公司几乎就等于“消失”了。

当时,谁也没想到,远在大洋彼岸,一场由ChatGPT引爆的AI革命,正在悄然酝酿。而这场革命,不仅改变了整个科技行业的格局,也意外给了美图一次重生的机会。

AI的风口一来,美图反而成了最先起飞的那一批。过去被调侃为“修图软件”的它,摇身一变,却成了AI视觉应用的头部玩家。

不到三年,美图的股价从0.385港元一路飙到9港元涨幅整整22倍

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不仅甩开了所有互联网同行,甚至比全球AI牛股英伟达还要凶,接近它的两倍

就这样,一个曾被认为“时代抛弃”的老牌公司,居然在AI的风口上完成了逆袭。

01

美图靠AI,逆袭了

美图这波上涨,真不是空喊AI概念。它是实打实交出了漂亮的业绩。

过去两年,美图收入每年都保持在20%以上的增长。2024年,美图收入33.4亿元,同比增长23.9%。

但更夸张的是利润。

2023年开始,美图的净利润增长就远超收入。2023年收入只涨了29.3%,利润却飙了233%;2024年收入涨23.9%,利润涨59.2%;到2025年上半年,收入只涨12.3%,利润还能暴增71.3%。

为什么利润跑得这么快?答案在毛利率

2023年到2025年上半年,美图的毛利率从56.9%一路涨到73.6%,硬生生提高了17个百分点,比微软都高。

背后的原因很直接:AI改造了美图的收入结构

拆开看,从2023年AI爆发开始,美图的影像与设计产品收入占比一路狂飙:影像与设计产品的收入占比,从2023年的49.3%,一路跃升至2024年的62.4%,并在2025年上半年突破74.2%,成为美图的绝对核心。

相比其他业务,影像与设计产品的毛利率更高。原因很简单,这类产品的模式是订阅+内购,边际成本几乎为零,新增用户的钱几乎全是毛利。

而之所以美图的影像与设计产品增长这么快,是因为美图踩中了AI爆发的风口。

2023年初,美图上线了美图设计室,正好踩中了电商商家最缺图的时机。以前做海报要靠美工一点点排版,现在只要一句话加上模板,AI就能自动生成。紧接着,2024年3月,美图又靠黏土滤镜刷屏全网,流量爆炸。

光是去年6月,美图在自家的影像节上一口气发布6个AI产品。

今年8月,国外知名投资机构A16z更新了AI应用Top50榜单,美图一口气塞进去了5个产品,成了上榜产品数量最多的中国公司

这5个产品分别是:

①美图秀秀(2008)

美图秀秀主打真实、自然的美颜。AI功能集中在去双下巴、加腹肌、睁眼、美白牙齿等容貌的塑造上,也给出了AI扩图、AI消除水印等精细化操作。如今,用户可以输入图片以及任意指令,它能生成各种画面场景。

②BeautyCam/美颜相机海外版(2013)

该应用的玩具性质较强,和美图秀秀有功能重合,整体以一键美颜操作为主。最近海内外社媒上“AI拍立”“AI合照”爆火,一部分便是靠美颜相机生成的。除此之外,它还有AI换装、AI写真、照片生成舞蹈视频等趣味玩法。

③美图设计室(2022)

美图设计室主要面向电商,输入一句卖点,10秒内可以生成多张商品海报,它也支持AI生成人台图或服装模特试穿效果。应用内还有生成PPT功能,输入文字可自动生成专业级演示文稿。

④Wink(2022)

专攻“美颜”短视频,它将公司的成熟功能迁移到视频编辑中,如一键美颜、AI身材美型、AI动漫风格生成、AI画质修复、AI马赛克等。

⑤Airbrush(2015)

该应用为照片+视频双修,面部精修功能包括AI牙齿美白、AI除皱等,画面调整功能包括AI调色、AI消除。视频板块,用户可以像p照片一样实时看视频的动态效果,其还加入了AI表情调整和AI艺术风格等创意功能。

这些产品不仅撑起了美图的产品矩阵,也带来了实打实的收入。

其中,美图设计室在2024年收入就干到2亿元,是公司历史上增长最快的单品;美颜相机年收入3亿元,在东南亚和拉美表现亮眼,还曾凭AI换装功能登上12个国家应用榜第一。

其他产品也不差。Wink 2024年全球月活达到3000万;“开拍”上线1年多,就成了国内口播视频制作赛道第一;BeautyPlus年收入也有5000多万元。

02

风口上的美图,又走到了宿命的路口

说起来,美图这波大涨,除了自身努力外,一个更大的原因是:站在了“视觉”的风口上

都说AI变现难,但偏偏“视觉”工具是所有AI赛道里最容易赚钱的。

今年3月,A16Z发布了全球AI应用收入TOP50。结果发现,最赚钱的不是大模型本身,而是最接地气的图像/视频编辑和美颜相机

50个应用里,有21个是视觉工具,占了三分之一还多。其中能查到收入数据的10多个,加起来月流水超过3000万美金,年化差不多3.6亿美金,接近26亿人民币。

另一家投资机构Menlo VC也说,消费者在AI工具上的花钱,大头是“创意表达”,占了45%。说白了,修图、美颜、做视频,这些最直观、最能立刻见效的AI工具,才是最大的现金牛

视觉工具容易赚钱的逻辑也很简单,用户需求明确,效果立竿见影,付费意愿高,加上订阅+功能内购的商业模式很成熟,流水自然跑得飞快。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美图能吃到红利。作为这个赛道的“老油条”,风一吹,美图的利润和股价就自然跟着飞了。

而这种“踩中超级风口,一飞冲天”的剧情,对美图来说并不陌生。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宿命般的历史重演。

在移动互联网早期,美图秀秀横空出世,凭“一键美颜”火遍全国,甚至月活用户一度冲到4亿,妥妥的国民级App,甚至后来的美颜手机也搞得风风火火,明星网红人手一台,出货量甚至也做到了百万。

结果呢?头部手机厂商迅速追上。华为、OPPO、vivo把先后把前置摄像头做到2000万像素,美颜算法直接内置。用户一开相机就是美图效果,秀秀成了可有可无。

至此,美图开始一蹶不振。到2020年,美图秀秀的月活跌到1.2亿出头,和巅峰完全没法比。美图手机也失去了差异化优势,2019年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这才有了股价3毛出头的美图。

背后的逻辑很简单,单点工具的护城河太浅。爆款来得快,去得也快,功能性的优势总会被技术进步驱动下的时代洪流抹平。

回到这波AI,类似的隐患同样存在。

工具类AI产品,本质上仍然是套壳产品。它的效果很大程度取决于底层模型的能力,产品本身附加值有限

换句话说,一旦底层模型升级,应用层的优势就可能被轻易吞没。

谷歌最新发布的图像模型Nano Banana就是个例子,模型能力的进步带来的提升,往往远远超过产品定位或设计上的“小心思”。

Nano Banana生成效果;来源:@小T的AIGC笔记 @歸藏

美图当然也清楚这一点。正因如此,它才不断强调自己的竞争力在于“最后一公里”,也就是把模型能力真正落地到用户体验和场景需求理解上。

只是,这个故事能不能撑得住,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来验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乌鸦智能说”,作者:朗朗,36氪经授权发布。

AI中国

AI中国

10340 文章 1818136 浏览次数 950300 粉丝

评论 (0)

睡觉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