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热点 6小时前 106 浏览次数 0 评论

获10亿美元新融资,为什么Figure的估值3年内飙到390亿美元?

AI中国
AI中国

发布了 10413 文章

海外的具身智能赛道,出现了一只超级独角兽。

Figure获得了10亿美元C轮融资,投后估值达到390亿美元。

本轮融资由Parkway Venture Capital领投,重要的参投机构包括Brookfield Asset Management、NVIDIA、Macquarie Capital、Intel Capital、Align Ventures、Tamarack Global、LG Technology Ventures、Salesforce、T-Mobile Ventures以及Qualcomm Ventures。

在2024年2月,它获得6.75亿美元B轮融资,由Microsoft、OpenAI Startup Fund、杰夫·贝索斯等参投,C轮融资的主要参与者Parkway Venture Capital、Intel Capital、Align Ventures也均参与B轮投资。

尽管无论是海外还是中国市场,具身智能都是最热的赛道之一,但是连获两轮巨额融资的Figure仍然是现象级的,颇有大模型领域OpenAI的势头,那为什么这么多顶尖的投资机构青睐它,它的竞争优势和护城河又是什么?

软硬件结合的垂直整合,具身智能行业的特斯拉模式

2022年,Brett Adcock创立了Figure,并阐述了他创立Figure的终极目标:解决劳动力短缺,提升人类福祉。

他曾写道:“体力劳动的报酬是商品和服务价格的主要驱动因素,约占全球GDP的50%(约42万亿美元/年)。但当机器人‘加入劳动力大军’,劳动成本将会下降,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机器人能够制造其他机器人时,人类甚至可以完全退出生产环节——这将使价格进一步下降。机器人能够消除对不安全和不受欢迎工作的需求——最终让我们能过上更幸福、更有意义的生活。”

为此,他还仿照特斯拉公布了自己的Master Plan:  

第一步:“构建一个功能完备的机电一体化人形机器人。”

第二步:“实现拟人化的操控能力。”

第三步:“将人形机器人融入劳动力大军。”

Brett Adcock此前是成功的连续创业者,他创立的Archer以27亿美元成功上市,Vettery则以1亿美元被收购。他组建的团队由来自波士顿动力、特斯拉、谷歌DeepMind以及Archer Aviation的顶尖AI机器人专家组成。

Figure创始人Brett Adcock(来源:Figure)

在早期阶段,创始人和团队是投资人判断的重要依据,Brett Adcock的连续创业者背景,他组建的强大团队,以及他的Master Plan,都是投资人们看重的因素。

垂直整合形成的飞轮效应和闭环,带来高壁垒

但是,Figure开始获得科技巨头巨额投资及合作,是B轮和C轮,在这个阶段,企业投资人们看的是技术和产品的竞争优势,而不仅是团队。Figure的竞争优势是什么?是它软硬件结合的垂直整合战略,以及对这个战略的执行情况。

相比软件,垂直整合战略在硬件方面,更容易占据优势,从苹果到特斯拉,莫不如此。

从自研的芯片,到专属的闭源操作系统,再到App Store软件生态系统,苹果掌控了从底层硬件到顶层软件的每一个关键环节;这构建了软硬件无缝结合的流畅体验,也为苹果带来了强大的品牌溢价能力,竞争对手极难复制。

特斯拉则拥有全自研的软硬件结合的自动驾驶系统,自己制造的电动汽车以及Robotaxi服务。它的自动驾驶系统与电动汽车结合,形成了自我进化的数据飞轮,而整车销售和Robotaxi服务又为整个系统的进化提供了强大的现金流。同样重要的是,这种垂直整合的模式,一旦起了规模,不但体验超越竞争对手,还能极大地降低成本。

在具身智能行业,大多数公司是专注于整个产业链的某一部分。无论是大脑(模型),感知,移动,灵巧手,都有不错的公司或大厂实验室在耕耘。  

例如专注大脑的公司或实验室有Google DeepMind,他们开发了RT-X、RT-2等一系列VLA模型,而这一系列模型的核心人员又出去创立了Physical Intelligence这家公司,并打造了机器人通用大脑Π0。当然这个赛道上还有Covariant AI(AI大牛Pieter Abbeel创立)和NVIDIA等厉害的公司和实验室。

专注于感知的公司有Zivid(工业级3D彩色相机),SynTouch(触觉传感器);专注于移动的有Agility Robotics,专注灵巧手的则有RightHand Robotics。

而Figure的机器人本体和模型都是自研的,更进一步,它还有自己的算力设施,自己的大规模制造能力,并且现在它的机器人已经在自有工厂里建造机器人。

这就形成了完整的飞轮效应和闭环:自研的机器人本体和模型无缝配合,形成最优的表现,自有的算力设施和大规模制造能力,长期看节省成本,掌握主动权,而让机器人自己建造机器人,既验证了机器人在场景中的能力,又为进一步提高模型能力,提供了数据。

这是特斯拉的套路,也是帮助Figure构建核心壁垒的必要路径。

为AI而生的躯体,会思考的大脑,能自我复制的工厂

Figure的机器人本体,现有的型号是Figure 02;下一代机器人本体Figure 03也已经完成了设计,Figure 03是一个完全机电一体化的人形机器人,它的手部也是自研的。

除了功能的进步外,更大的变化在其制造工艺。Figure 02采用了高复杂度、高公差、低效率的计算机数控(CNC)加工工艺,这使得它只能小规模生产,并且成本高。而Figure 03则转向了模具化工艺,如注塑成型、压铸、金属注射成型和冲压,以往需要超过一周CNC加工的零件,现在使用复杂的钢制模具可在20秒内完成制造。这使得机器人的大规模制造成为了可能。  

此外,Figure还开发了F.03电池系统,新电池有2.3千瓦时(kWh)的电量,可支持机器人以峰值性能运行长达5小时,它也是首款正在进行UN38.3和UL2271双重电池安全标准认证的人形机器人电池;而且这款电池的成本相比上一代,降低了78%。

Figure机器人的智能,由一套叫Helix的智能系统提供,这套系统本质上是一个通用的视觉-语言-行动(VLA)模型,它在架构和功能上有诸多特点。

Helix采用了“系统1(快思考)+系统2(慢思考)”架构;系统2是一个70亿参数的VLM模型,主要负责场景理解和语言领悟,系统1是一个8000万参数的Transformer模型,负责执行快速的反应式视觉-运动策略,将系统2的语义表征转化为精确、连续的机器人动作。

Helix采用完全端到端的训练方式,仅使用一套神经网络权重便可学习所有行为,在Helix的驱动下,Figure的机器人可以实现物流分拣、叠衣服、装填洗碗机、自主导航等一系列任务,而且它是不需要对特定任务进行微调的。

除了以上特点,Helix还能实现零样本多机器人协调,这代表着大规模部署机器人,并让它们协同作业,成为了可能。

Figure相比其他海外具身智能公司,最大的一个特点,可能就是它自有的大规模制造能力。这个能力由BotQ工厂实现,据悉,BotQ的第一代生产线将具备每年制造多达12000台人形机器人的能力。

在BotQ工厂中的一个关键创新,是将Figure人形机器人的自动化能力融入了装配线,随着AI系统Helix的引入,它们将能利用机器人来组装生产线上的关键部件,并充当物料搬运员。通过利用机器人来制造更多机器人,这将加速生产进程,最终为未来自主制造奠定基础。

更进一步分析,让机器人在产线上制造机器人,直接让机器人积累了大量实操的数据,这些数据又可以反过来优化Helix智能系统,而Figure还与Brookfield合作,让人们在它旗下的住宅,商业办公和物流设施中积累数据,然后反哺Helix智能系统,因为人形机器人的视角和运动学特征与人类如出一辙,这使得直接从日常的人类活动视频中迁移知识成为可能。基于这两个数据采集来源,Figure有希望建立一个超大规模的机器人数据集。

同时,相比传统的,靠人类标注的数据训练模型,这种方式是无需编程和无监督的,可以说解锁了具身智能行业新的Scaling Law。

自有的本体,自研的模型,具有大规模制造能力的自建工厂,场景验证和数据采集的环境,将这些要素垂直整合,就是Figure的护城河与差异化竞争优势,也是它达到390亿美元估值的理由。

AI硬件重塑物理世界

在具身智能领域,想要实现软硬件结合的垂直整合路线,重要的不仅是设计能力,还要有制造能力、场景和产业链整合能力。很巧的是,中国市场的制造能力和产业链就很强,而且具有成本优势,这为中国的具身智能创业者们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目前有不少中国的具身智能公司,走了软硬件结合的垂直整合路线,例如宇树科技,银河通用,智元机器人,逐际动力等。

软硬件结合的垂直整合路线并不是一条好走的路,它们为什么要选?因为要走这条路,需要把软件,硬件,产业链,场景,数据等一系列难点都攻破,而攻破了这些难点,也就可以在AI时代建立很高的护城河。  

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具身智能,也适用于重塑物理世界的Physical AI,适用于AI原生硬件。

正如阿尔法公社合伙人刘罡所说:“从硬件到具身智能。传统硬件是被动的工具,而AI原生硬件则是主动的智能体。硬件只是一个开始,是AI感知和影响物理世界的’触手’,未来将沿着‘单点硬件→智能体→具身智能平台’这条路径不断进化。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产品升级,更是一个全新的计算范式的诞生——从Marc Andreessen的‘软件吞噬世界’,到我们未来将要看到的‘AI硬件重塑物理世界’”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阿尔法公社”(ID:alphastartups),作者:发现非凡创业者的,36氪经授权发布。

AI中国

AI中国

10413 文章 1834773 浏览次数 950300 粉丝

评论 (0)

睡觉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