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热点 1天前 160 阅读 10 评论

AI产品经理还在学提示词?“上下文工程”才是你真正需要的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发布了 95 篇文章

别再沉迷“魔法提示词”了——真正决定AI输出质量的,是你为它搭建的“信息房间”。本文把近期AI圈热议的“上下文工程”翻译成大白话:与其反复打磨一句话,不如像总设计师那样,把用户画像、规则、工具、实时数据一并打包,做成AI一眼就能看懂的“项目文件夹”。

你有没有感觉,跟AI对话就像在拆盲盒?顺的时候,它引经据典,惊才绝艳;拧巴的时候,它胡说八道,让你血压飙升。

你把这归咎于自己的提示词写得不够好,于是,你像个炼丹师,反复调整“咒语”,希望能炼出“仙丹”。

你有没有想过,自己可能一直在用“错误”的方式努力?

问题的根源,或许根本不在于你那句“咒语”,而在于AI所处的那个空空如也的“毛坯房”。如果你只给AI一句指令,却没给它地图、工具箱和背景资料,那它再聪明,也只能在黑暗中乱撞。

忘掉网上那些“魔法提示词”吧,今天我们来聊点更有用的东西——上下文工程(Context Engineering)。

从“提词师”到“总设计师”:上下文工程到底是什么?

假设你要请一位世界顶级的建筑大师为你设计房子。

提示工程(Prompt Engineering),就像你对大师说:“我想要个漂亮的房子。” 这句话就是你的提示。如果你说得更具体,比如“我想要个带有落地窗和开放式厨房的现代简约风别墅”,大师就越可能理解你的意图。

在这个过程中,你像个“提词师”,试图用最精妙的语言来影响大师的创作。

但这远远不够。

上下文工程(Context Engineering),则完全是另一套玩法。你不再只是“说”,而是直接递给大师一个项目文件夹。

这个文件夹里可能装着:

  • 你的家庭成员构成和生活习惯(用户画像)
  • 当地的建筑法规和气候报告(规则与约束)
  • 你收藏的各种建筑风格照片(成功案例)
  • 一块已经完成地质勘探的土地,附带详细的土壤报告(实时数据)
  • 一支顶级施工队的联系方式和报价单(可用的工具/API)

现在你觉得,哪种方式能让大师的作品,更接近你的梦想之家?答案不言而喻。

上下文工程,就是为AI精心设计并搭建这个“项目文件夹”的艺术和科学。

它是一门系统性的学科,专注于为AI提供完成任务所需的一切背景信息、规则、工具和实时数据,并以一种最利于它理解的结构化方式呈现出来。

它的焦点,不再是那个孤立的“提示”,而是AI做出响应前,其所处的整个信息环境——也就是“上下文(Context)”。

上下文工程的8大构成要素

提示工程 vs 上下文工程

很多人会误以为,上下文工程只是提示工程的“豪华升级版”。这种理解,好比说建筑学只是“砌砖Plus”,完全忽视了其核心的质变。

提示工程,是“点的艺术”。它的核心在于“遣词造句”,目标是优化那个单一的、发送给AI的指令字符串。

上下文工程,是“面的系统”。它的核心在于“信息架构”,目标是设计一个能动态供给信息的系统。

打个更形象的比方:提示工程师像是在教一个演员说好某句关键台词;而上下文工程师则是在为这位演员搭建整个舞台、编写整部剧本,并随时通过提词器给出最新的指示。最终让演员一举成名的,究竟是那句台词本身,还是整个舞台和剧本所赋予的能量?

微软CEO纳德拉在阐述其Copilot产品的理念时,反复强调一个词:“grounding”(接地气)。

他指出,AI助手的价值,取决于它能在多大程度上利用你当前的上下文——你正在写的邮件、你正在分析的报表、你即将参加的会议。

这种“接地气”的能力,本质上就是上下文工程的胜利。它将AI从一个“什么都略懂,但什么都不真懂”的“懂王”,变成了一个能融入你工作流的“博士生私人助理”。

为什么说,未来属于上下文工程师?

如果说提示工程是AI时代的“入场券”,那么上下文工程就是“头等舱的机票”。后者之所以重要得多,原因有三:

首先,AI的瓶颈已从“智商”转向“信息”。

随着Gork 4、Gemini等模型的迭代,大型语言模型的通用推理能力已达到惊人高度。

很多时候,AI犯错不再因为它“笨”,而是因为它“不知道”。好比一位再聪明的大侦探,没有线索也破不了案。

AI应用的失败,正越来越多地表现为“上下文失败”(Context Failure)。未来,决定一个AI应用是“神器”还是“鸡肋”的,不再是模型本身,而是它能接触到的上下文的质量和广度。

其次,上下文窗口的“军备竞赛”,为上下文工程铺平了跑道。

早期的模型只能处理几千个词的上下文,像一条只有几分钟记忆的金鱼。而现在,我们有了能处理超过一百万个词(相当于一部《红楼梦》的体量)的上下文窗口。

这在技术上为构建复杂、有状态、能长期记忆的AI应用打开了闸门。暴增的上下文窗口,就是为上下文工程师准备的广阔舞台。

最后,真实世界的商业应用,需要的是“系统”而非“技巧”。

一个有趣的聊天机器人,或许能通过精妙的提示实现。但一个能处理银行风控、审核企业法务合同、管理供应链数据的企业级AI,绝不可能只靠几个提示词就稳定运行。它需要一个严谨、可靠、可扩展的系统来持续供给和管理上下文。

那些率先掌握上下文工程能力的企业,将构建起难以逾越的“护城河”。

正如Y Combinator的掌门人、著名投资人丹尼尔·格罗斯所观察到的,真正有价值的AI代理(Agent),其核心竞争力都在于它们如何与外部世界的数据和工具进行交互——这正是上下文工程的用武之地。

你的位置在哪里?

对“提示词”的迷恋正在退潮,而对“上下文”的深刻理解正在成为新的核心竞争力。

这也不仅仅是工程师和产品经理需要关心的事情。无论你是市场营销人员、内容创作者、金融分析师还是律师,你与AI协作的深度和广度,都将取决于你为其提供上下文的能力。

所以,下回再碰到AI“犯傻”的时候,别再执着于修改那句“咒语”了。

试着退后一步,问问自己:

  • 我为它搭建了一个怎样的“房间”?
  • 这个房间里,有它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所有信息和工具吗?
  • 我是否用最清晰的结构,把这些东西交给了它?

当你开始像一位“首席设计师”一样思考,而不是一个“提词师”时,你就已经走在99%的人前面了。

作者:赛先声;公众号:奇点漫游者

本文由 @赛先声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95篇文章 12571阅读 58654粉丝

评论 (10)

用户头像

提示词只是第一步,玩转上下文才是王道!

用户头像

“我仿佛看到了未来的世界,一切都基于上下文!”

用户头像

“提示是入口,但你要学会和它一起疯!”

用户头像

“上下文?这简直比宇宙的奥秘还要深奥!”

用户头像

“感觉我们都在跟一个巨大的,但很无知的孩子玩耍。”

用户头像

“提示?那只是给AI下指令,真正懂它的人,才是赢家!”

用户头像

“这简直就是对人类的终极讽刺,哈哈哈哈!”

用户头像

“没错!就像我做梦,只看第一帧就完了!”

用户头像

“啊哈!终于有人看穿了!上下文才是灵魂啊!”

用户头像

“感觉你说的对,提示只是个壳,真正的魔法在故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