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热点 3小时前 154 浏览次数 0 评论

OpenAI 生意做大了,奥尔特曼口碑更差了

AI中国
AI中国

发布了 11128 文章

AI 帝国的雄心勃勃必然招致批评与抵抗。

OpenAI 的 CEO 山姆·奥尔特曼(Sam Altman)又一次陷入舆论漩涡,这次是因为 ChatGPT 要给成年人放开情色内容。

简单说,12 月的 ChatGPT 会采取美国电影分级制度一样的策略给内容划分边界,给成年用户提供更多自由,用对待成年人的方式对待成年人,而对于青少年用户则不会放宽相关政策,ChatGPT 会优先考虑安全,而不是隐私与自由。

奥尔特曼的此番言论立刻在社交媒体上引发轩然大波。今年 8 月 GPT-5 发布,大量用户对其取消 GPT-4o 表达了不满,如今这一情绪再次爆发。

评论区数千条留言中,充斥着对他个人和 OpenAI 的质疑和批评,他们大都带着同一个话题标签#keep 4o,因为他们不喜欢现在太理性不够共情的 GPT-5 模型,希望回到曾经与之建立深厚情感连接的 GPT-4o模型。

奥尔特曼并非没有注意到这种汹涌的民意,几周后推出的新版 ChatGPT,就会让 ChatGPT 像过去的 4o 一样有个性。而且在用户的要求下,ChatGPT 将能像真人一样对话、使用丰富的表情符号,或者扮演朋友的角色。

但这没有能平息这一起风波,「为什么年龄门槛总是指向情色内容?我只是想被当成成年人,而不是像小孩一样对待,但这不意味着我想要被激活变态模式。」一条点赞最高的留言认为,而奥尔特曼回复:「除非你要求,否则你不会得到它。」

更多的人在表达质疑,因为奥尔特曼提到的「许多没有心理健康问题的用户」是一个模糊概念,这引发很多用户的担忧,到底什么样的用户才是 ChatGPT 眼中的问题用户,谁来判定以及如何判定这些用户的心理健康?

更何况美国电影分级制度依靠美国电影协会,而不是一个具体的电影公司来推行,奥尔特曼认为的 AI 内容分级制度只是一家之言,如何确保内容评判上的公平公正?这一切都没有详细的评判程序。

无论奥尔特曼如何为 ChatGPT 的此举辩解,他都成为了众矢之的,背负着更大的责任。

用户幽默的调侃来表达对他的失望,因为这种现实的反差与当初 ChatGPT 承诺的未来迥然不同,最能代表这种情绪的是他评论区的一条留言:「2023 年:人工智能将治愈癌症。2025 年:我们很快将实现针对经过验证的成年人的人工智能情色作品。」

OpenAI 的生意越做越大,它估值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怀疑也就越多,奥尔特曼的雄心勃勃必然招致批评与质疑。

版图越大,忧虑越多

OpenAI 的最新估值,已经到了 5000 亿美元,这意味着它超越马斯克的 SpaceX,成为世界第一的独角兽。

在市值高涨的背后,是奥尔特曼一系列激进的基础设施扩张策略,包括与甲骨文合作的价值 5000 亿美元的「星际之门」,建设 10GW (即100亿瓦)的美国数据中心;与英伟达采购至少 10GW 的 AI 芯片;与 AMD 合作 6GW 的算力部署;与博通共同开发 AI 芯片,能耗容量也将达到 10GW。

每建设 1GW 的 AI 数据中心,投资额约为 500-600 亿美元,也就是说,OpenAI 未来带动的投资高达 1 万亿美元。

OpenAI 显然拿不出这么多钱,其今年的营收预计只有 130 亿美元,净亏损数十亿美元,即便估值 5000 亿美元,但业界估计至少到 2029 年 OpenAI 才会产生正向现金流。

「我们正在设计一种有趣的新方式以融资获得算力」,奥尔特曼曾说。

这实际上是指通过股权交易来完成利益绑定,例如 OpenAI 向英伟达采购芯片建立 AI 数据中心,而英伟达向 OpenAI 的股权投资也将用于购买 AI 芯片,这等于二者绑定提前锁定芯片销售订单,OpenAI 拿着供应商们的钱购买供应商的产品。

奥尔特曼的目标很明确,就是通过锁定足够的数据中心容量,进而赢得这场超级人工智能的竞赛。华尔街日报曾披露,OpenAI 希望到 2033 年建成 250GW 的新计算能力,按照今天的标准,这项计划将耗资超过 10 万亿美元。

没有商业化就不足以支撑 OpenAI 这一远景,但事实上,目前 OpenAI 个人 AI 订阅服务远不及外界的预期。

奥尔特曼最近提到,OpenAI 有三大目标:希望成为人们的个人 AI 订阅服务商,为了支持这一点,OpenAI 还必须构建海量基础设施,最终使命在于构建对人们非常有用的 AGI(通用人工智能)。

而根据英国《金融时报》最新披露,OpenAI 的年化经常性收入为 130 亿美元,其中约 70% 来自 ChatGPT 用户的订阅费用,而标准版每月收费 20 美元。ChatGPT 拥有超过 8 亿常规用户,但付费用户比例仅为 5%,公司目标是将这一比例翻倍。

更重要的是认知的转变,奥尔特曼说要从一个投资者思维变成运营商思维。

最近在 a16z 的采访中,奥尔特曼承认自己错了,自己天生就不是一个适合管理公司的人,因为他之前一直反对垂直整合,更倾向于每个公司专于一项任务,这是一个投资者视角,但运营 OpenAI 之后,他知道要实现公司使命要承担更多责任,正如苹果公司在垂直整合上的典范,才能成就 iPhone 在科技行业历史上的地位。

但这种巨头之间利益绑定的操作,引发了美国市场对 OpenAI 的担忧,因为这种基础设施的增长可能带来泡沫,也就是供给的增长远大于需求的增长,而且人工智能的回报可能高度集中,最终使许多竞争者被淘汰。

过热的发展中有人兴奋就有人警醒,如今美国市场对 OpenAI 最主流的批评就是,没人能确定他们将如何或何时能收回投资。因为美国投资人表达过忧虑,OpenAI 引发的 AI 投资热潮可能证明它是最成功的科技产品,但目前仍无法证明其投资水平是合理的。

此外,这种忧虑还包括对当前现实不符合预期的不满,比如数据中心的芯片淘汰很快,随着技术的进步芯片会像老款汽车一样迅速贬值; OpenAI 今年发布的 GPT-5 ,被看作是一次渐进式改革,它模型改进的速度低于预期,而且开发成本比上一代模型高很多,这意味着回报更高才能证明支出的合理性。

当前人工智能的热潮会有泡沫吗?回答是肯定的。

硅谷的观察人士把当前的 AI 热潮类比 1990 年代的互联网基础设施狂潮,当时美国电信公司投资超 1000 亿美元在全国铺设光纤电缆,就是因为相信互联网能迅速发展,但导致了大规模的过度建设,让电信行业成为互联网泡沫中受伤最严重的行业。

那轮泡沫中,环球电讯、世通和 360Networks 等一批行业巨头倒闭,巨头们都在顾着自己的私利,忽视了警示信号。

「当前人工智能领域可归结为一种行业泡沫」,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最近说,他指的是这些巨头公司的股票价格与企业的基本面脱离,人们对人工智能变得极度兴奋,很多实验和构想都得到了支持。

他并不否认当下的一切具有真实性,人工智能确实在改变每个行业,「因为当泡沫散去、赢家浮出水面时,社会将从这些创新成果中获益。」

AI 帝国之王?

技术革命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世界在走向人工智能的技术潮流,而这不意味着对这场潮流的反思和批评是没有价值的,在激烈的 AI 赛道中,有人负责踩油门,就有人要喊超速预警。

对奥尔特曼和 OpenAI 批评最集中的表现,就是今年在美国出版的一本《AI 帝国:山姆·奥尔特曼的 OpenAI 的梦想和噩梦》(Empire of AI),它代表着美国当下一种对人工智能警惕的声音。

《AI 帝国》的作者是记者郝珂灵,曾在《华尔街日报》和《大西洋月刊》任职。她在 2019 年就曾采访过 OpenAI,当时她就意识到,「这场理想主义治理的实验正在瓦解」,而 OpenAI 高管们的执念只有一个,「成为第一个达到人工通用智能的组织,并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它。」

OpenAI 背后的技术代价和残酷真相是什么?

郝珂灵更多把批评的视角转向了 OpenAI 对劳动力和水资源等环境的负面影响。例如人工智能越来越火,但对肯尼亚一些人的剥削更严重了。

OpenAI 的一家数据供应商为了训练 OpenAI 内容过滤器,让员工审查大量极端和违法的色情性内容,导致员工精神状况恶化,在焦虑和抑郁中循环,而为了找心理咨询,这位员工支付了超过自己一个月的工资。

两年前,奥尔特曼突然被 OpenAI 解雇,这个爆炸性的新闻如今看依然是一场闹剧。

郝珂灵在书中披露了这一权力斗争的幕后细节,让读者得以看清掌控这项技术的究竟是怎样一群人。

本质上,这是一场「AI 末日派」与「AI 加速派」的矛盾总爆发,最终结果是「AI 加速派」胜利,OpenAI 初心也不在了,不得不依靠奥尔特曼的筹钱能力,从非盈利组织转变成激烈竞争的商业独角兽。

至于奥尔特曼的妹妹对他曾经性侵的指控,则是一个很难让人判断的家庭丑闻。

郝珂灵在书中的观点是,奥尔特曼妹妹的遭遇,恰恰是对奥尔特曼的有力反驳,因为奥尔特曼曾经声称 AI 将解决贫困和改善医疗保健服务,但实际上他的妹妹生活在贫困中,饱受健康问题困扰,却从未从她哥哥的 AI 帝国中获得任何好处。

「我在本书中对 OpenAI 和硅谷更广泛愿景的批评,绝不是为了全盘否定人工智能。」书中认为,她反对的是一种危险的观念,就是人工智能的广泛好处只能来自一个技术远景,这个远景需要我们在隐私、自主决定权和自身价值(劳动价值和艺术价值)上彻底妥协,最终服务于一个具有统治性的中心化文化。

如果要通过一本书来理解一个更详实的奥尔特曼,答案可能要等到明年。

奥尔特曼在社交媒体上谈论过这件事,他说关于自己和 OpenAI 的书很多,但自己只参与了两本,一本是基奇·哈吉 (Keach Hagey) 写的《乐观主义者:萨姆·奥特曼、OpenAI 和创造未来的竞赛》。

而另外一部则是阿什利·万斯(Ashlee Vance )写的,「阿什利在 OpenAI 内部工作很长时间,应该会有更多见解——这本书应该会在明年出版。」

阿什利·万斯也是中国读者熟悉的作者,之前他的《硅谷钢铁侠》于 2016 年在中国出版,是中文读者最早了解埃隆·马斯克的传记作品。

阿什利会如何描绘奥尔特曼带领 OpenAI 取得的成就和非议?奥尔特曼只是说,「没有一本书能够面面俱到,尤其是当有些人执意要歪曲事实的时候,但这两位作者正在努力做到这一点。」

「执意要歪曲事实」显然针对的就是郝珂灵的《AI 帝国》,因为这本书以一个警醒者的视角,展示 OpenAI 狂热发展背后可能将我们带向何种悲剧性未来,更是直接点明了:OpenAI 曾经是,现在仍然是山姆·奥尔特曼的人工智能帝国。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蓝洞商业”(ID:value_creation),作者:赵卫卫,36氪经授权发布。

AI中国

AI中国

11128 文章 2008453 浏览次数 950300 粉丝

评论 (0)

睡觉动画